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質疑上市公司,要小心被抓?

http://www.CRNTT.com   2013-10-15 12:22:57  


 
  做空機構挖出的海外中國上市公司問題不計其數

  不妨看看海外做空機構挖出的海外中國上市公司存在哪些問題。兩三年前,美國香椽公司和渾水公司做空“中國概念股”一度鬧得沸沸揚揚,許多國人對這兩家狙擊中國希望企業的做空機構十分反感。但其實,說這兩家公司是為了逐利而盯上中國公司不假,但用的都是光明正大的手段,其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的問題,十有八九都真實存在,且擊中了軟肋。這些中國希望企業之所以招致重挫甚至覆滅,原因絕大多數都在自己身上。

  深交所的研究人員曾對香椽公司和渾水公司的報告做了深入研究,在23家被做空的中國概念股中,除去4家是市場理由外,19家都被找到了財務造假或違規方面的問題——11家有遠高於同行業的毛利率;10家報給工商和稅務部門的文件與報給美國證交會的不一致;8家有隱瞞關聯交易的情形或收入嚴重依賴關聯交易;8家有可疑的主要股東和管理層股票交易……深交所的研究認為,兩家做空機構的做法對中國監管機構“大有啟示”。

  事實證明,逐利行為的“挑刺”,是對付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最有力武器。美國的經驗顯示,在1995年至2002年間,做空者發現的惡意會計手法比證券交易委員會發現的總和還要多。中國股市目前還沒有引入做空機制,這使得應對上市公司的違規行為,少了一把有力武器。在這種情況下,中小投資者行使監督權的動力本就不足,若少數剩下的質疑聲音也被一律歸於“謠言”,監督權就真的談不上了。,

  海外上市公司且如此,國內上市公司貓膩更不知道有多少

  需要指出的,前述香椽公司和渾水公司對中國的做空報告,還並不是海外做空機構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中做出來的。近年,海外許多做空機構和其他投資機構都發現,在中國,不管是挖掘公司內幕還是完成盡職調查,都面臨許多困難。不少受雇於外國機構的調查員在進行調查時,都因“非法獲取國家機密信息”而被逮捕。一家做空機構聲稱發現某中國礦石企業的銀礦的品位不如宣傳的那樣好,結果該機構的調查人員被企業找來的警察拘捕。
要知道,關押受雇於國外的投資研究人員,是要冒相當大風險的,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這些海外上市公司的股價,因此企業的一些阻撓行動或許還不會過於明目張膽。相比之下,在國內上市的企業受到的背景調查要更少,阻撓調查的能量更大,許多地方的支柱企業,還有很不錯的政府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公開資料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督,本身的成效就相當有限。那麼,國內上市公司的貓膩到底有多少呢?證監會每年查處的幾十起案例、數千萬元罰款,又能覆蓋多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