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境和社會福利是最該補償的兩個欠債

http://www.CRNTT.com   2013-10-16 06:53:13  


從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最應該補償的是兩方面欠債:環境和社會福利保障。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訊/習近平主席日前在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發言中表示,改革之路從無坦途,無論發達成員還是發展中成員,都要做好為改革付出必要成本的準備。習近平的“改革成本論”告訴我們,改革有收益是一個或然結果,而改革有成本則是一個必然事實。

  和訊網刊登專欄作者鄧聿文文章表示,在歷經30餘年後,我們現在到了必須為改革支付更多成本的時候。就改革來說,一些學者曾把改革成本分解為實施成本、摩擦成本和適應成本。實施成本指的是實施改革而投入的資源,摩擦成本指的是利益集團反對和抵觸改革造成的損失,適應成本指的是新體制確立後為適應新體制而付出的努力。不管哪種成本,都表明改革是有代價的,其中,有些代價是我們必須付出的,不付出改革就不能推進,可稱之為“必要”成本;有些代價則是可以避免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避免,可稱為“額外”成本。

  我們的問題是在前30年的改革中,支付的成本尤其是不必要的額外成本過大。像資源的過度浪費、環境的過度破壞、貪污腐敗的過度橫行,等等,就是這樣的額外成本。一個原因在於,改革是一個伴隨著新舊體制轉軌的過程,舊體制向新體制轉變,會產生巨大的摩擦成本,雖然一些摩擦成本是不可避免的,或必要的,但額外就在於“過度”上。另一方面,這些改革成本,大都是由改革中的弱勢群體承擔的,從而造成這部分社會成員經濟利益的損失和福利的相對降低。此乃今天社會矛盾多發並激化的原因所在。

  文章稱,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把必要成本尤其是額外成本盡量降低,另外,就是提高人們對成本的承受力。如果選擇前者,需要我們找到一種正確的改革方法,所謂正確的改革方法,就是社會最有共識的改革。

  這一點在下一階段的改革中特別重要。因為接下來的改革已經進入利益深水區,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前期總體收益大於成本的普惠性改革在這一階段不會出現,對一部分人來說,很可能是絕對負收益;二是這一階段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等在內,都要支付成本。

  在這種情況下,最需要避免的是改革的無謂耗損而產生的成本,以及防止一些腐敗官員和既得利益者利用制度不完善進行的最後大反撲,瘋狂掠財全民財產,導致整個社會為此支付額外的過高成本。最需要做的是為前期的利益受損者進行適當補償。因為他們承擔了前期改革的大部分代價,不能再讓他們為為深水區的改革繼續承擔代價,否則,鑒於他們人數眾多,會影響到深水區階段的改革推進,而且,從道義上也講不過去,這是為什麼必須對他們進行利益補償的原因。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