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權:馬英九既想有所突破卻又瞻前顧後

http://www.CRNTT.com   2013-10-26 10:44:53  


 
  其二、但是,馬英九的心魔甚重,這其中,既有源自於他本人對“中華民國正統性”的先天心障,也來自於受到島內外“台獨”勢力的阻撓,及部分民眾對“不統不獨、保持現狀”狀態自我滿足的阻。因而對兩岸關係進入政治對話的深水區,卻又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其三、受到對岸促談的壓力,尤其是習近平最近在“博鰲論壇習蕭會”時所說的“總不能把解決兩岸政治分歧這個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對他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壓力。

  因此,在吳伯雄赴對岸出席第九屆“國共論壇”的前夕,馬英九繼多次公開表態“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台灣不會只經不政”之後,前日又籍著接受美國媒體專訪的機會,發表其對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思路和疑慮,就有著一定的意義。而吳伯雄與昨日與俞正聲會面時所說的“希望一代接一代,繼續推動兩岸和平關係,實現共同振興中華的任務”,估計也是源自於馬英九在其行前的特意授權,“巧妙”地回應了習近平的呼籲,既不予以拒絕,但卻又不能一蹴而就,必須謀定而動。

  就此,馬英九對《華盛頓郵報》的專訪內容,就貫穿了這麼一個底線:“原意與對岸進行兩岸政治對話,但必須要有一定的時空條件”。故此,他在回答第一道題“習近平提出,兩岸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不能一代傳一代,您的看法如何?”及第二道題“兩岸有可能在您的世代進行政治對話嗎? ”時,就重複了“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並指出“當時機成熟了,有迫切性了”,也可以提前進行政治對話。但是,馬英九卻又以“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手法,強調“台灣民眾會有一點擔心,擔心會不會變成討論統一的問題,所以兩年前我們提出來的時候就說,最好是經過一次公民投票,確定大家支持這樣做,才比較容易展開相關討論”,並聲稱兩岸進行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協商,“目前在台灣內部還沒有取得共識,但是由於兩岸關係不斷地發展,也許到了某些時候,這項議題不再那麼敏感且民眾有共識時,並不是絕對不能討論。” 另外,對進行“習馬會”,也提出了“在我方國家有需要、人民能支持,同時是在一種對等尊嚴的狀態下才有可能”的嚴苛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