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權:馬英九既想有所突破卻又瞻前顧後

http://www.CRNTT.com   2013-10-26 10:44:53  


 
  總之一句話,就是“兩岸政治對話雖好,吾也有此意,惜惟目前條件尚未成熟”,一副“惟條件論”的樣子,卻又不願發揮主觀能動性,一味靠“等”。表面上看,是“時勢造英雄”,合乎自然規律。但既然如此,還要領袖做什麼,還需要你馬英九嗎?有了條件,其他也可以做嘛。實際上,領袖就是要善於發現契機,並充分利用此契機推動有所突破,以推動歷史的發展。過去台灣地區就有不少“英雄造時勢”的例子,都是成功的。比如,蔣介石在叫喊了二十多年“反攻大陸,還都南京”之後,接棒的蔣經國發現與歷史潮流相悖,就緊緊抓住當時的首波亞洲經濟發展機遇期,將中心工作專為經濟建設,並推動了十大建設,促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在北京頒布《反分裂國家法》,民進黨發動幾十萬人大遊行,氣氛頗為肅殺之際,連戰卻看到了轉機,先是派遣江丙坤以國民黨副主席身份首訪大陸,進行“國共交流”的試探,然後親身進行“和平之旅”,與胡錦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並將之收納進國民黨的政策綱領,因而開創了一個新時代,並為馬英九的勝選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礎。這就是“英雄造時勢”,這並非是在宣揚歷史唯心論,而是強調作為領導人,必須要有比一般人敏銳得多的政治洞察能力,一旦發現有新契機,就“春江水暖鴨先知”地帶出“春消息”,引領人民去迎接春天的到來。

  現在,有利於馬英九“建立歷史定位”,更有利於台灣人民可以永久享受和平,並過上更富足日子的契機出現了,但曾聲稱“準備好了”的馬英九卻是瞻前顧後,不要說是比不上他的恩師蔣經國,而他在黨內的“潛在政敵”連戰也遠遠不如。

  實際上,如果按照馬英九所說的必須經過“公投”才決定是否進行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協商,恐怕因為實施“公投”需要不少時間,而使得任期只剩下兩年多的馬英九無法享受有此而得的“建立歷史定位”成果,而且也將使得他頗有興趣的“習馬會”失去歷史意義。因為他在啟程時將是兩手空空的,為會面而會面,而不準備解決“習馬會”應當推動兩岸政治對話的具體問題,只為獲得一個“習馬會”的虛名。既此,相信習近平寧願將此機會留給能帶領歷史潮流的人。

  作者:富權 來源:澳門新華澳報2013年10月26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