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去美國化”可行嗎?

http://www.CRNTT.com   2013-11-01 09:16:31  


 
  其次,美國提供了大部分的國際公共產品。美國的軍事基地遍布全世界,這固然是服務於美國利益的,但也同時保證了國際航運的安全;自二戰以來,美國還為國際社會提供了一整套由美國主導、按照美國意圖和西方價值觀建立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以及體現這種秩序和結構的國際性機構,如聯合國、北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還有支持和管理這些機構、接受美國價值觀的全球精英集團。這種結構性的霸權,目前並沒有受到根本性的挑戰,哪怕是那些最激進的改革建議,也沒有要求對一切推倒重來。新華社的文章,也只是建議增加發展中國家在上述體系中的發言權,引進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貨幣,而且坦承“推動這些變革的目的並非完全將美國拋在一邊,這也是不可能的”。就在美債上限之爭如火如荼之時,各國央行卻在增持美債,這是美國在經濟領域影響力的最好證明。

  第三,最現實的一點是,目前世界上沒有足以取代美國的力量。如亨廷頓所說,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在力量的各個領域——經濟、軍事、外交、意識形態、技術和文化方面都具有主導地位的國家”。曾經盛極一時的歐盟,在債務危機的打擊下元氣大傷;中國目前發揮著的勢頭良好,但還遠不足以挑戰和替代美國的位置:中國不僅沒有能力像美國那樣占據“民主”“自由”等道德制高點,反而因為在人權、新聞自由等方面的糟糕表現,而時常成為抨擊的對象;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沒有能轉化成捍衛和擴大國家利益的手段。在敘利亞等重大國際問題上,中國的角色可有可無;在周邊外交上,中國的控制力也是捉襟見肘,和日本的關係持續緊張,眼睜睜看著朝鮮在眼皮底下跨過了核門檻。與此形成對照,是美國成功遏制了日韓發展核武器的圖謀。這些都說明,中國離一個全球性的大國,還有很長的距離。

  一個強權的衰落,總是伴隨著不穩定、不可測因素的增加。中國曾把蘇聯看成最大的安全威脅,當時當然盼望蘇聯衰落。但蘇聯真的衰落甚至消亡了,又“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美國不再當世界警察,對世界和中國的利弊如何,需要仔細分析。美國以往的霸道招人恨,大家認為它是世界不公正、不穩定的最大根源。但是,世界上沒有了美國,就一定公正、穩定嗎?這是一個需要人們深思的問題。

  作者是中國資深媒體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