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王建:生產過剩是當前經濟主要矛盾

http://www.CRNTT.com   2013-11-23 09:49:17  


 
  淨出口或拉低經濟增速

  文章分析,從出口看,出口對增長的貢獻率已從2011年的-5.8%回升到今年前三季的-1.7%,有關機構的分析說明,三季度出口的負貢獻率更是縮減到-0.5%。這說明今年以來的經濟回升,特別是三季度經濟的顯著反彈,與出口增長的恢復是高度相關的。但是前瞻地看,未來出口形勢並不樂觀,甚至很悲觀。因為由於國際經濟在現階段的復甦,主要是由美、日、歐三大經濟體用無限制貨幣投放創造的,由於新的資產泡沫又在醞釀當中,我估計這個泡沫至多能維持到明年底前。到2015年,甚至是在明年下半年就有可能爆發一場新的國際金融與貨幣危機,這場新危機是次貸危機的延續,但解決起來會更麻煩,因為發達國家在解決次貸危機這5年中,已經把能用的手段都用盡了。

 這場危機的後續發展特征應該是反覆震蕩,並越加激烈,所以危機具有長期化的趨勢。發達國家的總體走勢仍然取決於美國。美國在次貸危機爆發後直到今天,實體經濟規模也沒有恢復到危機爆發前的水平,但債務規模卻持續擴大,這種做法賭的是美元世界核心貨幣的地位。但隨著債務規模越來越脫離美國的實體經濟規模,美國的國力不足以支撐美元的世界地位。所以在下一次危機爆發中,很可能出現美元信用危機,甚至是二戰以來所確立的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的解體。這種國際貨幣體系的震蕩與解體,必然會帶來國際經濟與貿易體系的劇烈動蕩,並很可能導致國際貿易的嚴重萎縮。這就決定了外需將在很長時期內都不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反而可能會轉變拉低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從2000年到2007年,中國淨出口比重從2.4%提升至8.8%,經濟增長率相應也從8.4%提升至14.2%,次貸危機爆發後,淨出口比重回落到去年的2.7%,經濟增長率也回落至7.8%,基本上是淨出口增長和回落多少,經濟增長率就提升或回落多少。在下一場危機中如果外需嚴重萎縮,中國出口就會出現顯著的負增長,成為再次壓抑中國經濟下行的重要原因。

  當前是產能釋放高峰

  文章表示,再看投資。許多人說三季度經濟增速回升是投資帶來的,這是從投資貢獻率顯著提升的情況作出的判斷。但是看一看投資增長率,2011年是23.8%,2012年是20.3%,今年前9個月卻是20.2%。可以很明確地說,今年以來投資貢獻率的上升,並不是因為投資增長更強,而是消費增長更弱。

 用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代表投資需求增長並不科學,因為投資的特性決定,其短期是需求,長期是供給,而投資完成額恰恰是處在投資從需求向供給轉變的時點上,所以是需求的滯後指標,是供給的先行指標。投資完成額的增長指標高,反而說明了社會總供給能力的增長仍處在高位。如果看新上項目投資增長率,2011年為22.5%,2012年為28.6%,今年前9個月則猛降到只有13.3%,這種情況則預示著,明年的投資增長率很可能會低於15%。

  另外一個反映供給能力增長的指標,是新增固定資產的增長率,這個指標比投資完成額更能代表當前供給能力的增長情況。如果我們把2003-2007年、2008-2010年、2010年9月-2013年9月以來的新上項目投資增長率與新增固定資產增長率做一個比較,可以明顯看出,目前階段仍是產能釋放高峰,而新發生的投資需求正在回落。

  投資是為了擴大生產規模,在市場經濟中,生產規模的擴大卻不是為了增加投資,而是為了滿足消費和出口增長的需求。因此,若消費和出口低落,投資也不會發生。由於投資的周期性,使投資增長率的變化會滯後於消費和出口,所以就會出現目前這種消費和出口已經回落,但投資完成額與新增固定資產增長率仍處在高峰的局面,而需求不斷走低和供給繼續增長的格局,只會使生產過剩的格局愈加嚴重,從而使新增投資需求的增長率更低。

  綜上所述,消費在分配機製作用下正在繼續走低;出口需求的上升也只能是暫時的,未來也要走低;由於沒有新的需求發生而前期建設的產能仍在投放,投資回落的速度甚至可能會高於消費與出口。所以,在發生大的改革和調整,使中國經濟真正能轉入內需引領軌道前,經濟運行就不會改變下行曲線,即便有時出現反彈也難以持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