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改革中實體企業的機會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12-02 09:06:32  


金融壟斷與金融暴利是當前制約中國經濟體制的主要障礙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訊/金融壟斷與金融暴利是當前制約中國經濟體制的主要障礙,中小企業融資難使得實體經濟日益嚴重的受金融壟斷盤剝。實體經濟難堪重負倒逼金融改革,有數據統計,2012年中國500強企業中5家國有商業銀行收入僅占比為6.2%,利潤卻占到35.6%,而500強企業中268家製造業企業收入占比為41.1%,而利潤卻僅占20.2%。這表明,實體企業和商業銀行之間存在懸殊的利潤差距,企業利潤向商業銀行集中。商業銀行的高利潤意味著實體企業不僅融資難,而且融資成本高,開支大,這也影響了實體企業的做大做強。

  和訊網刊登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韓卓然文章表示,未來的金融改革方向應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引入民間資本,開放民間金融打破壟斷,二是興辦實體金融,發展供應鏈金融打破暴利。

  現有銀行體系束縛中小企業融資

  文章分析,截止2012年12月末,中國共有商業銀行1241家,然而現有的銀行體系和結構極不合理,將其歸納為大恐龍和小跳蚤一統天下:所謂“大恐龍”是指工農中建交5大銀行,總資產共達62.66萬億,占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47.7%,5大銀行實現淨利潤7746億,占行業總利潤的62.4%。但是大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存在天然的不兼容性,一方面各大銀行在投放貸款前需對企業資質進行詳細考核所消耗的成本相對較高,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貸款數額少,壓縮了銀行的獲利空間。

  這種“高成本、低收益”現象的存在使得全國性的大銀行自然更傾向於與大型企業合作,缺乏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有效激勵;所謂“小跳蚤”,是指帶“農村”字眼的銀行,其中村鎮銀行635家,農村合作銀行190家,農村商業銀行212家,這1037家“不出村”的銀行與中國城鎮化現實需求極不匹配。其餘3家政策銀行和1家郵政儲蓄銀行有政策局限;39家外資銀行網點分布稀少。因此,能夠支撐中小企業發展的只有144家城市商業銀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而中國現在擁有中小企業接近2000萬家,個體戶近3000萬戶,現今結構的金融服務體系很難支撐如此龐大的中小企業及小微客戶的金融需求的,嚴重抑制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中小企業融資難和實體經濟發展難的治本途徑就是打破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的高度壟斷,開放民間金融,大力扶持民營中小銀行的發展,對中國的商業銀行體系實施一次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變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