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須聚焦於人民幣國際化

http://www.CRNTT.com   2013-12-03 08:34:36  


 
  香港“瓶頸”

  文章表示,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為何陷入停滯?核心在於其目前的人民幣循環機制很難持續。現在的機制是通過貿易項下使人民幣流入香港,然後通過資本和金融項下使人民幣回流國內,以國內金融市場的較高收益來回補海外人民幣的獲取成本。但是,總體上看,貿易和資本項下,大陸對香港是雙順差,因此,流入香港的人民幣數量自然有其上限;而香港有限的人民幣又必須回流內地產生收益的話,則香港存量人民幣必然更加有限,且難以形成內生性人民幣創造機制。這樣的閉路循環不可持續,“瓶頸期”必然出現。因此,對於香港而言,目前亟待建立的是一個金融自我循環體系,通過香港本地人民幣資本和金融市場的建設,留住貿易項下進入香港的人民幣,吸引資本和金融項下人民幣的更多流入。長遠來看,香港不應靠貿易項下吸引人民幣流入,而應靠資本和金融項目。

  這個金融自我循環體系主要包括三個市場的建設:一是債券市場的建設,香港必須大力推動人民幣債券市場的發展;二是外匯交易市場的建設,即香港必須擴大人民幣匯率交易,成為海外人民幣匯率的定價中心(目前倫敦在這方面反而發展迅猛);三是人民幣海外信貸市場,依靠自我循環自我派生,離岸人民幣才能生根。但是從現實上看,目前在這三個市場建設上,香港都很難在近期內取得突破。

  突破路徑

  文章分析,上海則有其天然的優勢,上海自貿試驗區完全有條件在這三個金融市場建設上取得突破,從而異軍突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

  第一個是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上海自貿試驗區無需自建債券市場,只要把國內的人民幣債券市場延伸到上海自貿試驗區即可。國內的人民幣債券市場,包括國庫券、金融債、企業債等在內,已經有近30萬億元的體量,如果能延伸到上海自貿試驗區,會迅速形成一個離岸的具有相當縱深的人民幣債券市場,可以為離岸人民幣提供豐富的投資標的。從技術實現上來看,人民幣債券市場是銀行間的一個電子交易系統,如果允許上海自貿試驗區的金融機構(自營或代客)參與該系統的投資,同時允許自貿區內及境外企業通過該系統在自貿區的接口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則相當於上海自貿試驗區擁有了自己的人民幣債券市場。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人民幣債券發行和投資數量方面,可以採用和納入RQDII和RQFII(人民幣項下的QDII和QFII)的機制,給上海自貿試驗區一定數量的RQDII和RQFII額度,並隨著情況的變動及時調整。人民幣債券交易市場延伸到上海自貿試驗區以後,大陸的企業可以自主選擇在境內或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發行窗口發行債券,大陸的金融機構也可以自主選擇在兩個市場窗口購買和交易(自貿區窗口可通過其設立的分支機構進行),兩個發行窗口之間甚至可以通過價格競爭、效率競爭等,吸引客戶和金融機構自主轉到相應的一方。上海自貿試驗區人民幣債券市場一旦形成,會吸引海外投資人和海外發行人的進入。初期是國內市場帶動自貿區市場的成長,漸漸長大以後,它會帶動全球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的形成。如此一來,海外流通的大約一萬億人民幣,就不用再回流到大陸來尋找投資標的,同時還能吸引境內的人民幣資金通過資本和金融項下有序地流出國境,形成海外人民幣資金的正循環。

  第二個是離岸人民幣外匯市場。目前國內的銀行間外匯市場(CNY)和香港的離岸市場(CNH)都起到人民幣匯率的定價職能,但因為兩個市場的投資人是割裂的,所以兩個匯率也相互割裂,導致兩個市場的信息無法充分傳導,增大了金融機構對衝匯率風險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市場交易成本。

  上海自貿試驗區則可以起到中和這種割裂的鏈接作用。具體做法上與人民幣債券市場類似,只要允許國內的外匯交易市場延伸到上海自貿試驗區,允許國內、國外的金融機構在上海自貿試驗區進行人民幣項下的外匯交易,自然就能產生一個類似CNH的海外離岸人民幣匯率市場,打通CNH與CNY的通道。內地和海外的金融機構進入上海自貿試驗區進行人民幣外匯交易,仍然可以納入RQDII和RQFII機制當中有序地予以管理。

  目前,倫敦市場搶奪人民幣匯率定價權的勢頭比較明顯。由於倫敦是全球重要的外匯交易中心,也是美元的離岸金融中心,具有非常成熟的交易平台和專業機構,對於人民幣的離岸匯率定價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但對於中國而言,自己的貨幣,如果自己定不了價,無疑會非常被動。因此,推動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為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心,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