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陶然:中國改革的順序與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3-12-18 13:19:00  


 
  當然,中央需要在商、住用地“招、拍、掛”出讓的政策上進行相應調整,允許地方政府與原土地權利人(那些已獲低價工業用地的製造業投資者)之間建立一個合理的收益分配談判機制。政府可以逐步調整規劃用地性質,同時允許原工業用地廠商直接與商住用地開發商進行土地交易,政府通過累進土地增值稅(或商住用地出讓金補交)來獲得土地變性所帶來的部分增值收益。這種做法,在以前劃撥用地入市的操作中早有經驗,因此不難推動。 此外,上述措施帶來的商住用地開發,還可以為地方政府帶來可觀的營業稅等稅收。

  我們的測算表明,如果措施得當,過渡期內上述措施基本可以覆蓋地方政府因為土地制度改革而帶來的財政損失,並為地方政府償還巨額債務創造相當資源。

  前述兩方面措施結合,就有助於消化目前中國嚴重過剩的鋼鐵、建材等房地產相關行業的過剩產能,有助於化解地方政府的巨額存量債務;這些措施不僅可以逐步消解城市房地產泡沫,讓城市居民將其收入更多用於非住房消費,還可促進流動人口實現舉家遷移,抑制城市中、低端勞動力工資的過快上漲;上述措施有助於流動人口子女實現城市公立學校就學,配合各省高考入學指標隨就學兒童人數的調整,也可以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異地就學、升學的問題,從而實現戶籍改革的突破。上述改革措施可以從多方面增加內需、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和諧,為未來長期建立以財產稅和市政債為主體的地方公共財政體系贏得寶貴的轉軌期。

  我認為,考慮到中國目前需要進行的各種改革所涉及利益格局複雜性及真正推行改革的所面臨的難度,政府現在就應該在制定全局性的改革規劃後,全力推動學術界乃至民間對一些重大政策改革問題進行深入的公共政策辯論。唯有如此,才能夠真正助推改革,給改革者增加動力,讓被改革者產生壓力。

  當中國的改革走到了今天,無論是學術界的充分准備和有效辯論、還是學術界與政府部門的良性互動,對正確選擇改革突破口都非常重要。即使選擇對了改革的突破口和順序,也還需要政府領導人推動改革的堅強決心和推動改革的高度政治能力和智慧,才有可能最後實現改革的目標,避免經濟和社會出現大問題。

  作者陶然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清華——布魯金斯中心代理主任

  2013年12月18日08:35 來源:FT中文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