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體制改革化解金融潛在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3-12-24 08:30:35  


  中評社北京12月24訊/“穩中求進”的金融工作方針有兩方面含義:一方面,面對國內外的風險,繼續保持現有的宏觀政策的方向,大方向保持不變,追求體制機制改革,追求經濟結構調整,追求發展方式轉變;另一方面,以進求穩,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經濟結構調整來求得經濟的穩定和社會的穩定。要避免經濟出現比較大的波動,化解金融風險,需要加快改革。

  學習時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魏加寧文章表示,當前,金融領域的具體風險包括:從國際上看,第一,歐債危機,歐元陷入困境;第二,美債危機;第三,日本嚴重的債務隱患。從國內來看,第一,房地產業金融泡沫破滅可能帶來銀行壞賬上升的風險;第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風險。應對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根本出路在於貫徹“穩中求進”方針,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

  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

  文章分析,目前,民間借貸為什麼發展這麼迅速,風險這麼大?重要原因是:在這一輪銀行貨幣政策調控的過程中,一方面,存款準備金率不斷地提高;另一方面,利率浮動很小,利率基本上是負的。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資金被從正規的金融體系中擠到了非正規金融體系,金融秩序出現了一定的混亂,金融風險不斷加大。非正規金融體系的混亂及由此引發的金融風險的本質是負利率導致價值扭曲、資源配置出現問題。民間借貸問題、房地產業泡沫、地方平台的問題,根本上都和利率沒有市場化密切相關。要解決上述問題,應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

  推動金融機構民營化

  文章指出,改革進程如果要推行利率市場化,可能會引發金融機構高息攬存,所以,必須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約束。要強化金融機構的約束,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民進”,另一方面是“國退”。所謂的“民進”,是指放開市場准入,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開辦民營股份制的金融機構,放寬市場准入,降低門檻。“國退”則要求各級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資金和地方政府的資金從國有的金融機構、商業性的金融機構退出。

  應分清市場和政府的責任,政府應使用退出的國有資本,集中力量辦好政策性銀行。2009年國家開發銀行從政策性銀行轉變為商業性銀行,國家政策性銀行從原來的三家變為兩家。政策性銀行商業化之後,商業化銀行開始擔任政策性銀行的角色,響應政府號召,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這造成了很大的風險。所以,政府應集中力量辦好政策性銀行。比如,國家開發銀行回歸到政府系統里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貸款原來是由國家開發銀行作為政策性銀行提供的,貸款期限一般比較長、成本比較低,所以風險不大。但由商業銀行貸款,或是商業銀行短存長貸,或是地方融資平台短借長投,風險自然加大。所以,應建立專門的政策性銀行向地方政府項目貸款,扶持一些公益性的項目。此外,應該建立至少一兩家專門為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性銀行。還應該專門有一家進行國際合作的政策性銀行,到國外進行經濟開發,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扶持在國外的經濟建設項目。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