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下階段產業轉移的道路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4-01-23 09:03:59  


 
  “技術尋求型”區域選擇——投資歐美國家的優質資產,以獲得國際知名品牌和技術。全球著名品牌主要雲集在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芬蘭等國家,它們掌握著某些產業的核心技術,是行業主導者。如歐盟高技術發展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技術、能源與環境技術等領域,這些都是中國進行產業升級所急需的技術。近十年,歐美國家的優質資產成為中國企業的主要收購目標。據德勤最新報告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裝備製造企業海外併購交易的金額佔中國製造業海外併購交易總額的45%。而美國和德國是中國海外併購的主要目標國。2001~2012上半年,中國在美國和德國分別發生了8起和19起併購交易。金融危機期間,更是中國兼並收購的極好機會,國內有些生產型企業通過對國際品牌進行投資可獲取一個較高的起點。例如,浙江諾亞紡織收購意大利愛慕帝威MDV,南山紡織服飾完成了對意大利服裝品牌DELLMA的收購,北京金亞科技收購了英國Harvard International plc的全部股份;TCL集團旗下的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收購德國施耐德電子、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沃爾沃等;雅戈爾也利用品牌投資模式成功進入歐美市場,最終樹立自己的知名品牌,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市場網絡獲得型”區域選擇——中國“比較優勢產業”投資發達國家實業,以獲得全球銷售網絡。歐洲是世界工業革命的發祥地,美國高科技全球領先,赴歐美投資實業,將擴大中國企業的資產和海外實體,為企業國際化和技術升級積累要素。如果不在歐美擁有強大生產、銷售或其他經營實體,中國的品牌走向世界、成為世界知名品牌,就是一句空話。目前,中國大部分“比較優勢產業”在發達國家的布局,更多是以開拓銷售市場為目的。中國“比較優勢產業”主要有兩大類:一是具有一些傳統優勢的產業,如中醫中藥、古典園林、傳統食品等領域,這些都是中國專有的,任何國家都無法仿制、仿造。從某種意義上說,專有技術是壟斷技術的一種,其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前景十分樂觀。二是已具有世界知名品牌的產業,如已入選世界品牌百強的23個品牌(CCTV、中國移動、工商銀行、國家電網、海爾、聯想、五糧液、中石化、鞍山鋼鐵等)。這些企業的經營業績優秀,資產總額、銷售收入、淨利潤中一項或幾項均保持較高的增長。這些產業能夠基於產品優勢在發達國家市場上競爭。從國際環境看,目前歐盟應該是中國“比較優勢產業”走出去的最佳選擇。與美國和澳大利亞相比,歐盟擁有先進技術、熟練勞動力、法律環境透明度較高的穩定投資環境(中國公司很少遇到審批的障礙)。

  “規避雙反型”區位選擇——通過委外加工、國外辦廠的方式,應對來自貿易壁壘的挑戰。自2004年加拿大首次對中國燒烤架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以來,中國連續十幾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和連續7年成為全球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尤其是近兩年,中國的光伏產業接連遭遇美國、歐盟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據測算,如果“雙反”最終成行,國內光伏行業在一年內至少需關閉掉45%的產能。為了規避“雙反”,國內企業更是要向海外進行產業布局,通過委外加工、國外辦廠的方式,應對來自貿易壁壘的挑戰。如澳大利亞就是中國光伏過剩產能轉移出處。由於澳洲沒有光伏生產企業,中國企業不會面臨與澳本土企業的競爭,亦不會產生類似歐美“雙反”的貿易摩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