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下階段產業轉移的道路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4-01-23 09:03:59  


 
  中國產能國際轉移方式選擇

  文章指出,實施“中國式馬歇爾計劃”,以商品輸出方式對外援助,以消化過剩產能。1948年,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鎖定了歐洲的後續採購方向。馬歇爾計劃及時消化了美國自身的過剩產能。由於該計劃把信貸援助轉化為商品輸出,刺激了美國的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為保持戰後美國的經濟繁榮發揮了積極作用。美國的經驗值得借鑒。如果中國對外援助是信貸方式,應設立“定向採購”綁定方案,即規定信貸援助的60%用於製造業的投資,而這些商品來源必須向中國採購。這種項目的實施可以帶動勞動力及多種生活資料、生產資料的出口,解決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這種援助計劃是國家信用為主與市場機制協調的行為,需要動用國家的政治、外交、軍事、文化等諸方面資源投入來減少受援國不還債或無力還債的風險、獲取中國的國家利益。

  通過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基礎設施援建”債券,將國內過剩產能轉化為國家債權。非洲擁有豐富資源,有望實現經濟高速增長,但缺乏連接沿海及內陸地區的公路網等基礎設施,這成為吸引投資和經濟發展的障礙。2013年6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布對非洲10國實施基礎設施援建計劃,肯尼亞和莫桑比克等國為設想中的開發對象國。中國也可以嘗試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工業振興”債券、“共享發展計劃”債券、“基礎設施援建”債券等,支持製造業企業在非洲、拉美或中東等地從事製造業和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建設,對方可以以人民幣或者中國所需要的資源勘采權益等方式來償還。這不但會對中國製造業全球布局有所促進,也可以間接推動人民幣跨境結算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通過對外承包工程消化過剩產能。目前,發展中國家普遍希望發展基礎設施、農業和基礎製造業等對本國經濟發展具有“造血”功能的領域。對外承包工程可帶動國內相關企業境外設廠,既實現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紡織、建材等國內過剩產能轉移,又為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和產業升級提供了基礎。同時,通過對交通、電力等特定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強化自身在東道國的影響,可以形成與發展中國家在緊缺物資和戰略性資源開發方面的“一攬子”合作。據統計,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每增加1美元,國內生產總值可增加4.92美元。事實上,中國製造業通過對外承包工程,取得了明顯的產能輸出效果。根據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2011年度國際承包商和全球承包商前225強排行榜,中國進入國際承包商225強的企業共51家。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金額從1980年的1.85億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2000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達37.9%。另據商務部統計,2013年1~8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為76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6%;新簽合同額為1054億美元,同比增長25.7%。

  以“債權變股權”方式走進發達國家實體經濟,實現主權財富保值增值。截至2013年3月末,中國外匯儲備餘額達到3.44萬億美元,其中1.26萬億美元是美國國債。隨著美元不斷貶值,中國國家財富也在不斷縮水。我們有必要創新和調整中國對歐美投資債券的思路。近年來,各國主權財富基金投資策略都處在動態變化中,但其變化趨勢是逐步從傳統的政府債券投資到兼做股票投資。新加坡淡馬錫公司從成立之初的3.54億新加坡元增加到1640億新加坡元,公司淨值增加460多倍;其中,有38%的資產組合為金融類股權,成長為全球金融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投資管理風格日趨主動活躍,其資產分布不再集中於G7定息債券類工具,而是著眼於包括股票和其他風險性資產在內的全球性多元化資產組合。我們可借鑒新加坡淡馬錫公司的經驗,通過把債權轉換為股權,實現對歐美金融投資向對實體經濟投資的轉換,這既能解決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問題,又能回避主權財富基金直接投資的敏感。目前,美國正致力於發展新能源、綠色環保、生物工程等新興產業。為了實現“再工業化”和“出口倍增計劃”,美國正新建和改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電網等基礎設施。中國可以以自身所持有的部分美國國債和金融債作抵押,以抵押貸款參股等多種方式投資於美國的新興產業和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通過這種方式,還可以把中國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高速鐵路技術、裝備、勞務輸出到歐美發達國家。這樣,不僅可以實現資本輸出帶動和擴大國內各種設備、技術、零配件、原材料的出口,創造出口需求,緩解中國相關產業和企業的產能過剩壓力,還可以藉此擴大勞務輸出,促進中國的國內就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