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新版“大北京”在構想中

http://www.CRNTT.com   2014-01-26 11:22:59  


 
  北京市還面臨的兩項棘手難題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任務繁重,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

  2013年9月,在參加清華大學主持召開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三期報告”研討會上,北京市副市長陳剛表示,北京市“對低端產業很頭疼”。它占用了北京大量的建設用地,但創造的生產總值卻非常低,而且還吸引了大量的流動人口,造成了大量的污染和違法建設。陳剛表示,“這件事情一定要抓起來”。

  此外,交通、住房、公共服務和環境污染等方面的矛盾凸顯,也成為影響首都協調可持續發展和城市競爭力的突出環節。雖然北京已經意識到,解決這些“大城市病”,單靠一己之力難以完成,必須在更大的空間範疇,即“跨區域合作”上求解,但現行總規在這方面卻缺乏足夠引導,用北京市規劃部門的評估意見說,“區域協調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京津冀區域一體化發展相對滯後”。

  基於對現行總規的上述評估意見,規劃部門得出結論:北京城市發展中所面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規劃的整體性與實施的分散性之間的矛盾一直存在,“規劃實施的體制機制有待創新和完善”。

  現在看來,北京市修改城市總體規劃的政治環境已經成熟。2013年12月12〜1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對特大型城市發展布局給出兩條指導原則:一是嚴格控制人口規模,二是科學設置開發強度,盡快劃定開發邊界。

  這成為北京市修訂城市總體規劃的依據之一。黃艶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此次總規修改的主要目標,是貫徹落實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對新時期首都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並為統籌解決目前發展面臨的“大城市病”做好基礎性工作。

  黃艶表示,此次總規修改將有的放矢,即“抓住困擾北京城市發展的一些重點問題,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尤其是將以問題導向為方法,“希望能改革規劃的編制方法”,也就是“將過去單純的藍圖式和目標式的總體規劃,轉變為強調制定公共政策、強調制定實施規劃的約束條件”。

  北京規委的回覆:修規新五條

  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在給《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的回覆中,首度披露了北京市下一步城市規劃修訂工作的戰略方向,包括五項內容—

  一是明確和強化新時期首都功能職責的戰略定位,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宜居城市建設;

  二是提出在規劃實施中,如何統籌考慮人口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嚴控人口規模和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降低新征占土地規模、減少工業用地比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等目標的管控政策、路徑和條件;

  三是優化城鄉空間布局,首先做到“兩規合一”,即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完全統一。黃艶認為,城鄉土地空間的管理要在一張圖、一種條件下,才能真正遏制城市“攤大餅”式的發展。下一步將通過劃定城市增長邊界和生態紅線,控制建設空間,擴大綠色空間,推動城鄉建設集中緊凑發展;

  四是改革城鄉規劃編制的方法和實施管理的方式,從擴張性規劃轉變為約束性規劃,從目標式規劃延伸為政策式規劃,發揮城鄉規劃龍頭作用,引領新型城鎮化可持續發展。並將積極推動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三規合一”,實現城和鄉的統一規劃和管理;

  五是統籌京津冀城際間交通、能源、水資源、產業、生態的布局,主動融入京津冀城市群發展。

  在研究城市規劃的專家看來,上述總規修改指導意見中,最具有突破性的是後兩條。即強調對規劃編制和實施方法進行改革,以及在京津冀城市群發展的基礎上制定北京的城市空間發展規劃。

  實際上,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在1999年就首次提出“大北京”的規劃概念。此外,他一直呼籲對“規劃被部門化”的現狀進行改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