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14年宏觀經濟政策八大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4-01-29 13:56:55  


 
  五、區別對待、公平競爭:

  中國一系列區域戰略與政策的實施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增強了經濟整體活力,區域增長格局已出現重大轉變。2014年,實行區別對待仍是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的基本方向,完善並創新區域政策,縮小政策單元,重視跨區域、次區域規劃,提高區域政策精准性。

  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014年,將加快制定優先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性文件,啟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擴大退牧還草範圍。加快出台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幹意見,統籌推進全國老工業基地和城區老工業區更新改造,促進全國資源型城市和獨立工礦區轉型發展。全面落實中部崛起戰略,加快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和產業園區建設。支持前海、南沙、橫琴、平潭等重大平台建設,抓緊制定促進海洋經濟發展的政策。同時,中國將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推進沿海、沿江、沿邊、沿路橋的軸線開發,帶動更大範圍的腹地發展。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支持武漢、長株潭、環鄱陽湖等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促進中原經濟區加快發展。深入推進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快環渤海地區轉型升級。推動雲南、廣西等地向南亞、東南亞開放,支持西北地區向西開放,著力培育中西部地區新的經濟支撐帶。為增強欠發達地區發展能力,還將推進對口支援,支持西藏、新疆和四省藏區等跨越式發展,落實扶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實施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

  在注重區別對待的基礎上,也將更加注重公平,即將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內容。通過體制創新和法律保障,實現不分區域、城鄉、工農、公私、貧富,一視同仁地實施財政、金融等公共政策;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力度,推進教育、衛生、就業、社保等公民享有的同權化;加大水、電、路、氣、房等民生工程建設投入,讓不同地區的人民群眾享有大體相當的公共基礎設施服務。

  與此同時,稅收優惠將與區域規劃脫鈎。據統計,目前已出台實施的區域稅收優惠政策共有30項,同時還有一些正在申請的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項目。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和財稅部門執法不嚴或者出台“土政策”,通過稅收返還等方式變相減免稅收,製造稅收“窪地”,嚴重影響了國家稅制規範和市場公平競爭。下一步,財政部門將扎實推進清理規範稅收優惠政策工作,清理已出台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執行到期的將徹底終止不再延續,對未到期限的將明確政策終止的過渡期,對帶有試點性質且具有推廣價值的,將盡快轉化為普惠制,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今後原則上不再出台新的區域稅收優惠政策。

  六、激活民間力量:

  擴大內需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既是短期的政策著力點,也是中長期的戰略選擇。

  就擴大消費而言,要擴大居民消費規模,優化居民消費結構,提升居民消費質量,關鍵在於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預期。這就意味著需要推動實現穩定充分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規範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和社會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2014年,擴大消費的重點將在信息消費領域。信息消費具有結構層次高、綠色無污染、帶動作用強的特點,是近年來各個國家重點培育的新興消費熱點,也將成為中國擴大消費的重要著力點。

  著力保持投資穩定增長,重點將調整預算內投資結構,大幅壓縮用於一般競爭性企業項目投資,適當減少可利用社會資金的經營性基礎設施投資,停止建設樓堂館所等投資,壓縮小型分散投資,重點支持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的重大項目,集中力量辦大事。合理確定投向,主要是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和農村民生建設,水利、中西部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工程,核心關鍵技術開發應用等重大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工程,教育、醫療、社會養老、食品藥品安全等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發展等領域。在管好用好政府投資的同時,為民間投資拓展更大的市場空間,為民間投資創造更好的市撤境,有效釋放民間投資潛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