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政府獎給李娜的80萬從哪裡來?

http://www.CRNTT.com   2014-01-30 10:16:33  


李娜与湖北省副省长及昔日教练余丽桥合影。
 
南方都市報:80萬獎李娜不如用於普及網球運動

  2014年01月30日08:24來源:南方都市報 

   歲末年關,除了搶紅包,最熱鬧的也許就是李娜領獎的話題了。在成為2014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新科女單冠軍之後,對李娜青睞有加的不只是球迷和廣告商,還包括她家鄉的政府。1月27日,湖北省政府獎勵李娜80萬元人民幣。一時間,該消息成為引發眾多關注的熱門話題。

  李娜冷漠的面部表情固然有助於地方政府重獎她成為話題,但更加引發議論的還是重獎80萬這一行為本身是否合規合法。面對來自央媒的質疑,湖北省體育局局長胡德春稱,獎勵李娜的金額是執行去年全運會冠軍的獎勵標準。言外之意,在官員眼中,澳網女單冠軍的分量與全運會冠軍旗鼓相當。

  將當今世界女子職業網壇最重要的賽事之一——— 澳網女單的冠軍,與全運會的冠軍類比,討論這個問題並無多大意義,但在這種“類比”背後所顯現的邏輯卻值得探究。眾所周知,影響力日漸凋零的全運會服從的是“奧運戰略”,其目標主要是選拔奧運選手。如同中考之於高考,全運會只是奧運工程的一部分。從有志於通過奧運奪金來凝聚民族認同感和自信心的角度來說,奧運-全運之舉的確可以引為一種重要路徑,但細究李娜所參加的澳網,和奧運會全然沒有關係。

  作為一種市場化的競技項目,李娜的訓練、參賽是全球化協同的結果。她的經紀人來自美國,教練是阿根廷人,體能師則為德國籍,團隊中只有丈夫姜山和她自己是中國人。可以推測,假如李娜不是生在中國,她的國家色彩不會如此之重。而正因為從一些媒體到觀眾,再到政府都將李娜參加市場化、職業化的比賽看成了“代表中國”之舉,所以也才有了地方政府重獎80萬的舉動。

  在市場與國家邊界混淆不清的情況下,政府重獎李娜之舉表明其欣然接受了李娜奪冠成為自己“政績”的結果。但實際上,無論是湖北省隊還是國家體育總局網管中心,對於李娜更大的正面作用在於讓她單飛,不干涉她的自由安排,至於訓練、參賽和商業推廣,跟地方政府沒有分毫關係。

  所以,參照“全運會冠軍”標準獎勵李娜80萬,確實有可商榷之處。因為除非能證明李娜澳網奪冠屬於地方政府的意志,否則就不可以用公共財政獎勵市場化項目的奪魁者。當然,某些官員也許充滿了私人情懷,對李娜的奪冠深表激動,獎勵她80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是私人感情,就不該由政府支出。

  市場的歸市場,國家的歸國家。李娜代表湖北隊或中國隊參加國際比賽,地方政府獎勵也許符合規定,否則就無法成立。更退一步說,假如地方政府誠心以“××工程”推動網球運動發展,並試圖打造政績,將80萬用於成立推動青少年參與網球運動的基金會,可能會更有價值。但現實的情況表明,地方政府在打造政績工程時,往往缺乏邊界意識,試圖將市場化競技項目的榮譽通過重獎運動員本人予以摘取,與此同時卻忽視了對運動項目大眾化、普及化的努力。這種隱藏在體育領域的“懶政行為”,在李娜澳網奪冠之後被政府重獎中得到了最直接最典型的體現。然而,伴隨著體育市場化浪潮的汹湧和個體自由意識的猛增,類似的手段將越來越無法成功嫁接政績工程的碩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