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馬會”應該進行但不是在“APEC”

http://www.CRNTT.com   2014-01-31 08:53:57  


 
  馬英九有此轉變,背景原因頗為複雜多元。而政壇上較為普遍的認知是,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卻將過半,但內政事務卻是提振乏力,施政滿意度跌至歷史新低,而唯一優勢的兩岸關係,卻又遇到瓶頸。在此情況下,如要建立“歷史定位”,並垂回聲勢,擺脫目前馬政府民調低迷的宭境,進而扭轉被動狀態,爭取國民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在二零一六年勝選,從而為爭取實現國民黨長期執政奠定基礎,就只能是依靠“習馬會”來尋求突破了。

  但是,馬英九卻又瞻前顧後,為自己諸多設限,並將實現“習馬會”的時空標的指向將於今秋在北京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具體做法是,他以中華台北經濟體領袖的身份,直接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會議結束後留在北京,以“台灣領導人”身份與習近平會面。至於談些甚麼內容,會否像“胡連會”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那樣,發表一個共同文件,則還要看屆時各方面的條件。

  在北京方面,當然是希望能實現“習馬會”。一方面,這是兩岸關係的重大突破,有利於打破目前“只經不政”的僵持狀態,打開兩岸政治對話的大門;另一方面,這也是剛領導中共全黨描畫了全面深化改革藍圖的習近平,在兩岸關係事務上“源自前任,高於前任”,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史寫下嶄新一頁的難得機會。因此,國台辦就曾多次表態,歡迎馬英九以適當的身份訪問大陸。

  但至於馬英九所主張的以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名義訪問大陸,則認為並不適當,因為這是國際場合,作為“APEC”各成員體的各個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印尼等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都將會出席,並會來個大合照。馬英九倘出席,就必然會造成“實質參與政府間國際活動”的事實,抵觸了“一個中國”的底線。

  實際上,當初“APEC”在接納中國、中國台北、中國香港加入“APEC”,及按照克林頓的建議,首度在西雅圖舉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就是為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而對台灣及香港的入會及出席會議作出了若干原則性的規限的,包括台灣是以“中華台北經濟體”的名義參與;其領導人只能派出部長級的商貿官員作為其代表,出席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而且每年“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辦國在對台灣領導人的代表作出邀請之前,必須徵求中國的意見;在“外交、商務雙部長”會議舉行時,台灣“外交部長”不能參與,只能由商務部長出席;台灣不能舉行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外交、商務雙部長”會議,只可舉行其他領域的部長會議,及技術性會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