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財稅體制改革刻不容緩

http://www.CRNTT.com   2014-02-25 09:12:21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訊/轉入馬年,地方政府的行為模式仍在原有的軌道上疾馳。近日媒體報道全國多個城市砸錢大躍進,投資從萬億到千億不等,一個武漢能趕得上一個英國,但趕不上重慶和天津。至於千億以下級別的城市沒列,估計是太多,數不過來。

  深圳商報發表財經評論員江風揚文章稱,經濟轉型喊了很多年了,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在內的全社會負債率已經高危了,環境污染已弄到不宜人居了,地方政府的牛頭仍然轉不過來,可見,財稅體制改革真是刻不容緩了。

  文章稱,本輪經濟模式並不是始於2008年的4萬億,而是始於2002年土地招拍掛政策的出台。當時一些敏感的開發商立刻明白:趕緊拿地,這麼玩下去土地只會越往後越貴。最早反應過來的城市是上海:拿賣地的錢經營城市,推高房價,從而推高地價,然後賣地得更多的錢,再繼續經營城市,多好的一個正循環!接下來一二線城市都明白過來了,都這麼玩,房價上漲也從上海向全國蔓延。2008年4萬億大投資,其實只是這一模式的加強版:多了保增長的尚方劍,多了城鎮化的名義,還多了中西部開發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投資大躍進隨之在全國主要是在中西部城市攤開,蓋房之外,又多了“鐵公基”建設以及與之匹配的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項目。這模式一玩5年,中間雖屢經中央刹車,但至今仍保持強烈的慣性。

  當然,簡單否定這些年國家建設的成績也不對,但凡事過猶不及,上述經濟模式越往後負面效應越大:巨量且危險的地方債務,過剩又落後的產能,大面積空置的房子,從空氣、水源到土壤的重度污染,還有越來越低的投資效率。報載,去年東中西部幾個“土豪”城市的投資率投資/GDP,高得令人咋舌:重慶,88.5%;天津,70%;武漢,66.7%;西安,105%;貴陽,145%;鄭州,71%;長沙,64%。GDP基本上靠銀子堆出來的,這樣的投資效率多麼可怕。除此之外,還有對民營經濟的擠出以及對經濟資源的占用,令經濟轉型長期流為口號,比如,地方融資平台和房地產近年來成為兩大吸金黑洞,擠占了實體企業的資金,導致市場實際利率多年在10%以上,多少中小企業不堪高利重負而關門。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