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財稅體制大變革的路徑與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14-01-15 09:16:54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訊/財稅體制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但我們對財稅體系多少會有一些誤解。財稅體系其實對家庭財富積累、企業興衰、國家國際競爭力的影響非常大。央視和萬科的巨額稅收之爭,一些企業家也參與其中,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南方都市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公共經濟學教授鄭新業文章稱,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基本職能,國防、司法體系、警察、壟斷、污染治理,還有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收入再分配,這些目標中有三個半是為了提高效率,一個半是為了收入分配。從財政部來看,錢永遠不夠花。而對老百姓而言,所有稅收都太貴了,提到稅收就想豁免,提到支出就想增加,但是錢從哪兒來呢?

  從財稅體系的四重目標看中國現狀 

  文章表示,現代財稅體系有四重目標:促進經濟增長,預防和治理經濟波動,改善收入分配,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但這四項工作大多數情況下是相互衝突的,更麻煩的是,當我們談論一個問題時,通常忘記了另一個。但是作為財長,他不能在談論一個問題時忘記另外三個問題。

  根據決算報告,2011年政府支出最多是教育,占財政支出的15.1%。教育關係國計民生,但具體講錢花得也不是都有道理。國家大量補貼清華、北大、人大,就是不公平的。這些學校的學費是5000元,國家還給予了巨額學費、住宿、夥食補貼。中國越好的大學學費越便宜,越差的大學,反而學費多。從長期來看,到底是北大、清華的畢業生收入高,還是其他大學畢業生收入高呢?此外,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也很高,但非傳統意義的領取養老金,中國的社保體系是獨立於財政部的控制範圍之外的。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不到政府和自己有關,但政府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從出生到去世都是要交稅。美國是個人所得稅為主的稅收體系,收入往口袋里收的時候交稅。中國是以間接稅為主,即往外掏錢的時候交稅,個人所得稅只占財政收入的5.6%。出口貨物退稅為負,規模龐大,占了稅收收入的8.5%。稅收體系中其實我們交了稅,國內增值稅22.4%,消費稅6.4%,這個增值稅被證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賺錢機器,只要有增值稅在,國家財政收入就不會愁。間接稅可以保證政府收入和經濟增長,但缺點是政府手中沒有工具,無法改善收入分配。

  我們現在的情況和1978年完全不同。鄧小平剛接手的時候,整個國家物資緊缺,需要盡量將餅做大,直到1994年,問題依舊是餅不夠大,可以獲取的物資和服務太少。所以當時沒有收入分配問題,大家都比較窮,經濟波動與污染問題也不那麼嚴重。所以1978年的稅制一直到1994年都是合理的。當時政府規模特別小,欠了很多錢,到1994年開始稅制改革,政府收入開始增加。影響經濟增長有三個因素,勞動供給、資本積累、技術進步。當時稅制主要是為了激勵財富的增加和創造。現在我們仍然是發展中國家,人均GDP排名全球第88名,依舊要推動經濟發展。但我們面臨著經濟波動的新問題。

  經濟波動的危害極大。頻繁的經濟波動給企業和家庭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以至於今天持有的財富,明天早上可能就血本無歸。經濟波動的直接危害就是通貨膨脹,政府其實很害怕物價高漲、通貨膨脹。中國過去的100年里,除了外敵入侵,所有的政治危機背後都有通貨膨脹因素。上世紀90年代經濟衰退時,全國有1000多萬人一個月之內失業,引發很大的社會問題,政府壓力也非常大,失業的人更是苦不堪言。1997-98年其實非常危險,很多人生存非常困難。大家埋怨2008年4萬億大規模基建投資,並沒有考慮政府的難處。一旦陷入經濟波動,政府其實並沒有多少工具應對危機,基建投資幾乎成了唯一的辦法。 

  與經濟波動的危害相同,收入不平等問題的危害也在凸顯。一般人的經濟是憑借勞動力,部分生產性資產、經營性資產,這些都極為薄弱,容易被破壞。過去十年中勞動保護標準低,很多人殘疾,600多萬人得了塵肺病,一部分人發財是以其他人的生計被破壞為成本的。過去有錢人受尊敬,但現在有錢人不那麼受尊敬,這確實值得重視。很多人認為WTO提勞動標準、環境污染問題,是西方人想當然,但憑什麼你發財了,而將我的土地和空氣污染了呢?

  環境污染則是另一大危害。北京現在經常有非常嚴重的霧霾,污染已經使經濟增長大打折扣,還會激化社會矛盾。台灣社會開始動蕩,最主要的原因是污染。2007年開始廈門、海寧、大連、汕頭、什邡、啟東,環境造成的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根據京津冀地區燃煤電廠造成的健康危害評估研究,肺癌患者的數量城鄉都在上升,城市上升比農村嚴重。2002年後中國的碳排放量一直走高,到2011年已占全球主要經濟體的26.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