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下中國改革面臨的兩種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1-26 09:35:34  


2014年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訊/ 2014年將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改革共識已基本形成,改革的力量已動員起來,改革的行動也逐漸展開。當此其時,作為改革者,至少要有兩個轉變:在行動上要從藍圖設計轉變到方案設計和執行,扎實推進各項具體改革,在思想上要從改革動員凝聚共識轉移到關注改革風險。當全社會被改革精神、改革情緒所左右時,改革的風險往往為大家所忽視。但是改革不是免費午餐,不是無風險行為,任何改革都蘊含著或大或小的風險。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宏觀室主任陳啟清文章認為,當前我們尤其要注意預防改革過快即冒進與過慢即滯後的兩種風險。

  冒進的風險,主要指在改革條件不成熟、改革環境不配套的情況下急迫推進改革,因改革順序不正確、舉措不周全而導致改革失利的風險。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幹問題的決定》,規劃了60個方面的改革,這是一張改革總體藍圖,落實主要靠各個部門和各個地方。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已做出部署要求各地設立改革領導小組,開展與各地實際相結合的改革,部分地方也已公布區域性的改革計劃。可以說改革的發令槍已響起。在這種情況下,各地很有可能形成一場改革的競賽,各地各部門官員為了迎合改革的潮流而爭相改革,進而演變成改革大冒進。

  大冒進的改革往往會忽略改革的系統性、改革的條件、改革的順序,進而增加改革失利的風險。具體表現為:第一,不顧改革系統性單兵突進的風險。改革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國今天的社會早已不是改革開放之初那種相對簡單的社會結構了,各個領域和各個部門之間彼此關聯,緊密聯繫,相互交融,整個社會形成了網狀結構,任何一項單一的改革都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同時也會牽動其他領域的改革。因此,某些單位為了追求自身的政績,單兵突進推進某項改革,那結果恐怕是事與願違的。

  第二,不顧客觀條件強行推進改革的風險。任何改革都需要有相應的條件,在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下貿然推進改革可能適得其反。從大的方面講,改革需要穩定的政治架構,需要廣泛的社會共識,需要成熟的社會心理,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從具體步驟上講,比如正在推進的利率市場化,就需要存款保險制度、市場化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市場化的退出機制、貨幣傳導機制等各方面條件的成熟。第三,不顧順序貿然推進改革的風險。經濟改革、社會改革之間有順序,經濟改革內部各項子改革之間也有順序。20世紀70年代以麥金農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了金融自由化理論,發達國家推動金融自由化基本成功,而發展中國家推動同樣的改革卻遭遇了普遍的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改革的順序沒有排對。為此,這些經濟學家在20世紀90年代又專門對經濟改革的秩序做了研究和設計。第四,不顧方案完整性錯誤推進改革的風險。今天中國改革進入了深水區,局面至錯綜複雜,遠超政策設計者的想象,因此,改革方案設計,務必慎之又慎,既要思慮全面,又要理性推演,更要廣泛充分徵求民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