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烏克蘭拖拉機簡史》看烏克蘭

http://www.CRNTT.com   2014-03-01 09:54:48  


烏克蘭人瑪琳娜·柳薇卡著:《烏克蘭拖拉機簡史》
  中評社北京3月1日訊/小說《烏克蘭拖拉機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Tractors in Ukrainian)在很多國家的書店都遭遇過被放入農業機械一欄的尷尬,這樣的喜劇效果倒是跟小說的幽默特質相一致。儘管書名有太多誤導,但這部出版於2005年的英式詼諧小說很快就成為暢銷書,寫了40多年的瑪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也終於熬出頭,憑借這部小說先後入選當年布克獎和橘子獎。

  柳薇卡,二戰結束時出生於德國基爾的難民營,父母均為烏克蘭人。“我母親去世兩年後,我父親與一位離過婚的妖艶迷人的烏克蘭金發女郎墜入愛河。他時年84歲,而她36歲。”《烏克蘭拖拉機簡史》以一場忘年跨國戀鬧劇開場,家庭謾罵、爭吵、打鬧、偷情、結婚、離婚、訴訟……但這不僅僅是部家庭肥皂劇,作者柳薇卡在漫畫式地描述每個家庭都可能遇到的困境的同時,她用書中84歲老父親和已故母親的回憶,以及他們其實並不幸福的婚姻生活來回顧家族苦難史:從1930年代的烏克蘭大饑荒,到斯大林大清洗,然後是納粹,這個家族的幸運兒唯一能做的就是逃亡和撒謊。這些支離破碎的記憶最後帶出的是小說裡“父親”那輩人——也是作家父親那代人所經歷的歐洲苦難,而這種苦難即使到今天依然影響著柳薇卡這一代人。歷史遠離了,柳薇卡用虛構來還原真相,用詼諧鬧劇的方式。

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我全部所要的就是能被其他英國小孩喜歡

  ibooks:這部小說中,哪些故事來自於你的家庭故事?

  柳薇卡:《烏克蘭拖拉機簡史》中很多片斷可以當作自傳來看,尤其是書中關於烏克蘭的那部分。我寫這本書的原因是想了解更多我家族的故事,我用錄音機做了母親的口述,不久她就去世了。然後我意識到,這些素材不足以寫一本長篇小說。然後我覺得父親那部分也許可以填補其中的空隙,但這個故事依然不豐滿。於是我就開始偽造——也就是虛構——回憶。然後,問題就解決了。

  ibooks:你的家人其實以各種形式進入了這部小說,這對你姐姐和父親也是一個災難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