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興市場動蕩下的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http://www.CRNTT.com   2014-03-03 08:38:32  


  中評社北京3月3日訊/在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衝擊下,一些新興經濟體本幣出現較大貶值、股債等資產價格波動明顯。在此背景下,對於新興經濟體大國中國的“唱衰”言論再起。不過,中國經濟正頂住逆風,穩中求進。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抗風險能力突出,新增長紅利顯現,經濟轉型升級已在征途。隨著兩會即將召開,全面深化改革將得到進一步明確落實,中國將繼續成為全球穩定繁榮的重要因子。

  外部風險不應誇大

  新華網發表記者王宗凱、劉雲非述評文章分析,雖然同屬新興經濟體,但中國經濟與其他國家情況差異較大,不僅經濟總量較大,而且具有較強風險抵禦能力。

  首先,前期動蕩的一個主要外因,是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國際資本流出新興市場。但考慮到美國經濟並非強勢復甦,美聯儲政策轉向過程緩慢,其對全球衝擊有限,對中國的影響就更加有限。

  其二,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經濟體動蕩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結構不盡合理、外債負擔較大和國內形勢不穩等。相比之下,中國經濟基本面明顯勝出:增速依然在全球領先,就業市場穩定,經常項目順差,財政總體穩健,外匯儲備充足……

  美國達拉斯聯儲高級經濟學家王健認為,美聯儲調整量寬政策後,國際資本有退出新興市場的衝動,而敞口大的國家會首當其衝。不過,為分散風險和多元化投資,也有部分資金流入風險較小和回報更高的新興經濟體。

  的確,“基調”更出色的中國不僅未現資金外逃,反有資本流入。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中國的銀行結售匯順差4475億元人民幣,這是該數據自去年8月份以來連續第六個月出現順差,且順差額為近年來月度最高。

  其三,中國有序的資本項目管理也起到“防火牆”作用。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劍道表示,中國對資本項目的限制,實質上為國際資本擾動設置了一道屏障,只要不爆發區域或全球性危機,中國受到的負面影響就在可控範圍內。

  王健認為,此次受到衝擊較大的新興經濟體,允許國際資本自由流動,採用浮動匯率制。這種政策有利有弊,短期內的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出,就會對其國內金融市場和資產價格造成明顯衝擊。

  此外,還有專家提到中國長期“加分”的政治局勢和政府效率。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馬駿近日發表報告說,由於反腐措施產生的積極效果,中國經濟社會更加穩定,政府也展現出強大的改革決心。而其他新興經濟體,如泰國、土耳其、南非、印度和巴西,目前都面臨著選舉不確定性等嚴峻的政治挑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