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烏克蘭歷史死結:民族的悲情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14-03-09 09:26:20  


烏克蘭中西部同樣爆發了對俄羅斯幹涉的抗議,基輔街頭的集會,人們舉著德美意烏國旗,要求聲討俄羅斯。
克裡米亞的韃靼人與俄裔就當地前途問題發生爭議,在街頭大打出手。
 
  克里米亞曾是蒙古長支宗王系(指成吉思汗長子術赤及其後裔)所建的金帳汗國屬地,開國之君拔都(術赤的次子)把克里米亞封給了自己的十三弟“禿花貼木兒”。 金帳汗國衰弱,禿花帖木兒的後裔分裂出來建立了“克里米亞汗國”和“喀山汗國”(今俄羅斯韃靼斯坦共和國地區)。

  兩大汗國統治階層為突厥化蒙古貴族,屬下軍民則多是突厥系韃靼人。克里米亞汗國版圖不限於克里米亞半島,還包括今天烏克蘭南端狹長地帶以及俄羅斯拉斯諾達爾邊疆區、羅斯托夫州部分地區。汗國強盛之時,韃靼騎兵西抗波蘭,東擊莫斯科,長期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充當橋頭堡。 

  克里米亞汗國擁有規模龐大的奴隸貿易市場,經常深入俄烏地區擄掠人口為奴,烏克蘭哥薩克政權“蓋特曼”赫梅利尼茨基為聯合韃靼對付波蘭,同意他們到烏克蘭地區掠民為奴作為回報。汗國還定期出兵南俄草原實施“減丁”,阻止斯拉夫人定居此地。

  沙俄崛起之後經過兩次“俄土戰爭”,1783年最終把克里米亞納入版圖,懸在俄羅斯頭上500餘年的“蒙古彎刀”徹底被移除。171年後,克里米亞作為《佩列亞斯拉夫協議》的“禮物”意外贈送給了烏克蘭。這紙協議在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心中,無疑開啟了民族的痛苦歷史進程。

  沙皇對烏克蘭一向深懷濃厚興趣,獲得這塊土地,將得到打擊波蘭和奧斯曼帝國的重要據點。肥肉是自己先送上門的,赫梅利尼茨基試圖引入沙皇力量對付波蘭,1654年在基輔附近的小鎮佩列亞斯拉夫簽下條約,承認沙皇對烏克蘭(不包括西烏克蘭)的統治權。他原本想討價還價,要求沙皇保障哥薩克的權利,但被無情拒絕。沙皇依據這個條約,成了“大俄斯和小俄羅斯”的君主,正式展開對波蘭的戰爭,並以此約國依據,逐步把大部分烏克蘭吞入囊中。

  與此同時,北歐的瑞典崛起成為強國,參與“俄瑞波三國爭霸戰”。沙皇拼命征調哥薩克當炮灰,加劇了哥薩克內部紛亂及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赫梅利尼茨基死於內亂之中,烏克蘭陷入了30年的戰亂時代。

  某些文學作品把哥薩克描述成“驍勇無敵的戰士”,歸因於作者缺乏軍事常識。哥薩克自由散漫,粗魯野蠻是真,但組織性、紀律性缺乏,唯一可炫耀的就是“不怕死精神”,而這個也是相對的,碰到近代國家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同樣跑得比兔子還快。瑞典雖然人少土狹,卻一度開創世界軍事之先河,哥薩克與軍事技術優越的瑞典軍隊接仗時,往往一觸而潰。沙皇征調哥薩克對瑞典作戰,已令他們感到厭惡和恐懼。

  見沙皇控制烏克蘭日深,1658年,赫梅利尼茨基的繼任者維戈夫斯基與波蘭結盟,簽訂《加佳奇條約》,波蘭則承認哥薩克擁有高度自治權;但一切為時已晚,此時的波蘭在俄瑞兩國的打擊下,已無法在烏克蘭充當平衡沙俄的外力。在沙皇軍事壓力和內部叛亂中,維戈夫斯基逃亡至波蘭度過殘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