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烏克蘭何以陷入分裂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4-03-03 10:32:07  


  中評社北京3月3日訊/在親西方的烏克蘭反對派大獲全勝、把總統亞努科維奇趕下台之際,烏克蘭東部的克里米亞卻升起了俄羅斯國旗、迎來了普京的軍隊,烏克蘭陷入分裂危機。而要理解這一幕,必須從歷史說起。

克里米亞本就是蘇聯領導人送給烏克蘭的領土

  為了搞好“民族團結”,赫魯曉夫把原歸屬俄羅斯的克里米亞贈予烏克蘭

  克里米亞半島在地理上雖與烏克蘭有地峽相連,然而在歷史上與人文環境上卻與烏克蘭聯繫甚少。全半島的人口也以俄羅斯族為主。但在1954年,主政蘇聯的赫魯曉夫為紀念“俄烏合併300周年”,一高興便把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割出,送給“兄弟的烏克蘭”做了禮物。

  其實這種送禮是基於蘇聯一貫的民族政策——即對被統治民族在嚴防政治異端的同時(例如1970年烏克蘭第一書記謝列斯特僅僅因為頌揚烏克蘭人反德反波的功績時調子高了點,就被打成“民族主義”而被撤職),有時也給予經濟和其他利益的恩惠,甚至犧牲“統治民族”的利益來實現這一點。

  不但送禮,蘇聯當局還特別注意維護烏克蘭的文化

  俄羅斯資深民族問題專家季什科夫指出,蘇聯民族政策的另一特征是,“(被統治民族)專業形式的文化得到支持和發展,甚至被炫耀”。即只要你在政治上聽話,別的什麼唱歌跳舞、傳統民俗、年節禮儀乃至語言文字之類的“民族特色”不僅可以保留,而且往往還大力提倡,甚至人為地阻斷自然融合,強化民族差異。

  比如克里米亞被劃歸烏克蘭後,烏克蘭文化在當地影響的增加就是被蘇聯當局鼓勵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