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的突圍與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4-03-20 09:04:56  


  中評社北京3月20日訊/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根本不在於價格,而在於定價權和主導權。時隔兩年,2014年3月17日,中國央行再次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幅由1%至2%,這是中國掌握貨幣定價權、推進人民幣“再平衡”發展又進了一步。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當下的人民幣國際化,是在國內金融改革尚未完成,利率、匯率等金融價格尚待市場化,資本項目管制沒有完全放開的背景下實施的。事實上,與其被動接受風險,不如主動加快改革。應該講,由於人民幣現在還不是完全自由兌換貨幣,境內和境外市場仍處於分割狀態,這樣兩種匯率形成機制的差異必然會留下更多的風險溢價和隱患。中國作為發展中的經濟大國,不可避免地存在貨幣錯配問題,外幣資產和外幣負債增長嚴重不均衡,積累了巨額的淨外幣頭寸,產生顯著的貨幣錯配缺口。

  此外,人民幣套利風潮也就隨之興起。這些前提條件包括:人民幣對美元開始再次上漲,中國經濟增長開始反彈,這兩個條件對熱錢有吸引力,熱錢通過虛報收入流入中國;2012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對美元的離岸與在岸市熾率差擴大,離岸市場人民幣匯價更高,導致在人民幣在岸市懲離岸市場不斷進行雙向“套利”和“套匯”,這也是近幾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和人民幣國際化突飛猛進的重要原因。

  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中國已經與23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近2.5萬億人民幣。截至2013年,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量達到4萬多億元,海外人民幣存款的總量由2010年幾百億元,增長到了目前1.2萬億元。跨境人民幣業務快速發展帶動了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顯著上升,國際精算銀行EIS的報告顯示,人民幣已躍居全球外匯市場交易最活躍的十大貨幣之列,交易地位從2010的全球第17位躍升到現在的第9位,日均的成交額增長2.5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