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烏克蘭亂局,邊緣之地的宿命

http://www.CRNTT.com   2014-03-25 10:12:58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訊/“烏克蘭”這個詞在俄語中有“邊區、邊緣之地”的意思。對於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法國等歐洲核心國家來說,烏克蘭也算“邊緣之地”。對於美國來說,烏克蘭更是一個遙遠的存在。但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讓這個“邊緣之地”成了俄羅斯與美歐戰略博弈的一個戰場。正因為如此,發端於基輔獨立廣場的民眾反政府示威,戲劇性地在短時間內升級為世界大國之間的對抗,甚至還引發“第二次冷戰”的猜測。
  
  烏克蘭前總統庫奇馬曾說過:“烏克蘭不想成為緩衝區,因為兩頭討好會令人窒息;烏克蘭也不想成為橋梁,因為如果走在橋上的人太多,橋就會坍塌。”但無論從烏克蘭的地緣政治現實還是其基於這個現實所推行的外交戰略來看,它都沒有擺脫大國戰略緩衝區的宿命。

危機外溢,對抗升級

  2013年11月21日,烏克蘭亞努科維奇政府宣布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繫國協定”的準備工作。該協定被認為是烏克蘭加入歐盟的“門檻”。3天之後,數萬名烏克蘭人在反對黨領導下走上基輔街頭,抗議政府的這個決定。今年2月18日,形勢急轉直下,基輔再次出現大規模遊行示威,引發的暴力活動導致8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2月21日,在德國、法國和波蘭的斡旋下,亞努科維奇與反對黨領導人簽署旨在結束長達3個月政治危機的和解協議。該協議幾乎滿足了反對派所有訴求,比如提前舉行總統選舉、恢復2004年憲法、邀請反對派加入政府等。但這份“遲到的投降書”沒能確保亞努科維奇有尊嚴地下台。一天之後,烏克蘭議會宣布總統亞努科維奇“自動喪失職權”,並決定於5月25日提前舉行總統選舉。至此,烏克蘭政治亂局第一季以亞努科維奇逃往俄羅斯而告一段落。

  烏克蘭局勢惡化後,俄總統普京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等歐洲國家領導人通了電話,協調穩定烏克蘭局勢的立場。亞努科維奇與反對派領導人達成協議的當天,普京還與奧巴馬通電話,雙方同意應迅速落實烏當局與反對派達成的和解協議,敦促雙方不要採取暴力行動。在亞努科維奇“被辭職”之後,俄對烏局勢的態度發生明顯變化。2月23日,俄外長拉夫羅夫在與美國務卿克里的通話中,指責烏反對派沒有遵守協議,奪取國家政權。26日,普京宣布俄國防部對西部和中部軍區及各部隊進行突擊戰備檢查。此後,俄向烏克蘭南部俄黑海艦隊所在地克里米亞增兵,俄裝甲部隊出現在克里米亞街頭。3月1日,俄議會批准普京對烏克蘭使用武力的請求。在此期間,美國多次對俄發出警告,稱軍事干預烏克蘭將付出代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