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梁濤 許章潤 秋風:儒家復興與中國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08:00:14  


 
秋風:明己方能闡道 方能貢獻於人類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去闡明它,一定該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包括我們所能掌握的所有知識。孔子講“博學於文”,不是說狹學於文,不是說我只學自己熟悉的這個文,而是所有能夠接觸到的文都要學習。我還想強調的一點是,我們還是應該站在這個“道”上。歸根結底,在一個最敬畏的層次上、最高明的狀態下,我們所能理解的事物,就是我們自己的“道”,而這個“道”本身具有普遍性。其實過去這一百多年來,我們的人文社會科學,也就是本應盡到闡明“道”這一職守的學科,以及學科中的學者,並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他們被西方的知識完全淹沒了,以至於忘記了這個“道”本身。

  中國人特別好學,《論語》的第一句話就是“學而時習之”。孔子最著名、也是他最願意告訴別人、最希望別人模仿他的,就是他的好學。我們中國人太好學以至於忘了自己是誰。我們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外部的知識中去了,忘記了獲得這些知識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是我們不得不去反思、內省的一個問題。如果我們要想在知識上有所貢獻,想更進一步理解我們自己、理解當下中國的處境,以及最重要的一點——想象我們的未來是什麼樣的,那麼我們需要獲取更多的知識,包括萬物世界里豐富的知識。而站在“道”上可能同樣重要,或者說更重要,因為如果我們站在“道”上去博學於文,那麼,那些知識就能夠成為闡明我們這個“道”的知識。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樣的知識,才是中國人能夠給人類帶來的有價值的東西。什麼含義?過去的一百多年中,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對人類做出過什麼貢獻?我們的法學,我們的倫理學,我們的經濟學,我們的政治學,我們的社會學,對人類作出過一丁點貢獻嗎?我們是純粹的消費者,我們始終都像是小學生在抄襲。為什麼我們沒有做出貢獻?

  我覺得一個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原因就在於對於自身的不理解,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貢獻,一定是基於對自身的一個理解。而我們是誰?我們不是空洞的肉體,我們有自己的價值,有自己的心性,有自己的秩序想象。那麼透過這些價值、這些心性,透過中國人的秩序想象,我們可以最深入地理解人。理解中國人就是理解人。可是在過去的100多年中,我們沒有理解中國人,所以我們沒有理解人,沒有對人類普遍的思想或者人文社科做出有價值的貢獻。也就是說,我們忘了“中國之道”,導致我們沒有辦法正視“普遍的人之道”。所以如果想要在普遍的知識生產體系中有所貢獻,我們首先得回到自己,回到“中國之道”上去理解“普遍的人之道”。

  題:梁濤 許章潤 秋風:儒家復興與中國道路

  來源:騰訊文化2014-03-21 11:5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