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一夢250年,《紅樓夢》為何成絕響?

http://www.CRNTT.com   2014-03-28 13:24:55  


小說藝術需要天才,幾代中國人的劇痛匯入了老舍的胸臆,遺憾的是,他被時代所吞沒。圖為老舍照片。
 
  問題的關鍵也許在於他們違背了進化的規律,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發展總是建立在物種分化的基礎上,而非整合的前提上。從商業中也能看出類似的規律,越是集大成的成果,市場越失敗,比如互聯網鋼琴等,而越是分化的成果,市場越成功——從PC到筆記本,再到iPad;從門戶網站到個人博客,再到微博……是分化推動了進步。

  雖然達爾文反對貿然將進化論引入到社會領域中,但從進化論的本質看,它是分化論,而不是整合論。

  換言之,《紅樓夢》與西方小說無須整合,反而是《紅樓夢》本身需要分化,作家們持其一端發揮到極致,方為正確的進路。

  遺憾的是,在過去的百年中我們卻走上了相反的路,而回頭再看《紅樓夢》時,我們突然發現:它已經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我們已不太明白它是怎麼寫作出來的,書中的情緒、感受等與現代人有著太大的差距。這意味著,我們基本喪失了分化它的能力。

  “民國腔”有點裝《紅樓夢》與西方小說在很多方面難以“嫁接”,畢竟它寫於前現代社會,作者無法預言現代社會面臨的種種困境,寶黛努力爭取的,恰恰是當下人們要逃避的,而寶黛努力掙脫的,恰恰是當下人們夢寐以求的。

  曹雪芹不可能預知單向度社會對人的異化,不可能明白生存意義的危機,更不會認同荒誕與虛無,然而,這些煩惱卻與現代人生活更貼近,人們迫切希望文學給出解答,對此,《紅樓夢》卻無能為力。

  將東西方敘事傳統硬性貼合起來,其結果只能是自我消失。畢竟西方社會更早遭遇現代性問題,作家們也更早給出回應,因此步步領先,自然而然成了法則與尺度,而用它來丈量東方文學,就會形成東方文學封閉、保守、落後的錯誤印象。最終,除了留下“民族性”來補台,其內核基本被拋棄。

  沒有核心,只能強調形式,民國小說家從《紅樓夢》中挖掘出的最大遺產是語言,表面看,“民國腔”很優雅,可信息量偏低,常常是沒有內容,只有陳述,甚至給人以裝腔作勢之感,漂亮地哀嘆兩聲命運無常,不需在思想上、認識上有任何新的突破,就成了所謂的大師。大師遍地,可大師級的創作卻寥寥無幾。

03 文學:西風徹底壓倒東風

   文革扼殺現代文學的生長苗頭新中國成立後,雖然《紅樓夢》在政治上被認可,但在文學上卻被閹割。由於它被認為是一本政治小說,是揭露封建社會黑暗面的,因此它在藝術上成了不可複制的標本。任何模仿創作都會被看成是影射當下,是反動行徑。

  應該說,確實有一本小說具有與《紅樓夢》比肩的潛質,那就是《正紅旗下》,它的架構、敘事方式等都來自西方文學,是用西方小說技巧來講中國故事,從目前留下的篇章看,它確實驚世駭俗,超越於時代,可遺憾的是,剛剛開了個頭,“文革”便開始了,老舍投太平湖自盡。

  老舍之所以具備了這樣的實力,源於他對西方文學的深入了解,此外舊學功底深厚,他一生顛沛流離,有異常豐富的人生經驗,而他在寫作上又特別努力,在同時代嚴肅作家中創作量最豐。

  小說藝術需要天才,此外是生活對天才的耕耘,歷經百年苦難,幾代中國人的劇痛匯入了老舍的胸臆,遺憾的是,他被時代所吞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