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近期人民幣匯率快速貶值的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4-03-27 07:51:41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訊/在經歷了2005年匯改以來較大幅度升值之後,人民幣越來越接近於動態均衡狀態,進一步單邊升值的基本面因素正在發生明顯變化。伴隨人民幣匯率機制更加市場化和中國資本賬戶的改革,人民幣匯率將更多地呈現時升時貶的交替雙向波動。在此情況下,套利者將越來越難以通過揣摩匯率政策來預測人民幣的走向,人民幣匯率將最終由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成為名副其實的有管理浮動匯率。

  內外因素主導人民幣匯率變動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彭興韵、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金融系齊璠文章表示,在經歷了2013年一整年的單邊升值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於2014年初出人意料且較大幅度地貶值。相較於1月13日1美元兌6.0406人民幣匯率高點,3月20日人民幣與美元間的匯率已貶值到了6.225左右,在短短3個月左右的時間里,貶值3.5%以上。應當說,這是自2005年7月份中國實施匯率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最快的一個階段,匯率的逆轉引發了市場上人民幣匯率“恐慌性貶值”的猜測。

  回顧2010年以來的人民幣匯率變動,可以發現,綜合匯率決定的種種因素,不同階段中引起人民幣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也有所不同。總體來看,在制度性轉變的大背景下,國際收支順差、經濟高速增長等推動升值的因素在絕大部分情況下發揮著主導作用,人民幣匯率在第一和第三階段都出現了較長期的單邊升值。但隨著中國經常賬戶順差的逐步收窄和經濟增速的放緩,這些因素對人民幣的支撐作用正在逐步變弱。2011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已經從2007年的占GDP比重超過10%收縮到1.9%。伴隨著這種形勢的變化,當受到海外資本波動的影響時,人民幣在第二階段也出現了小幅貶值。但從大的方面來說,人民幣匯率的變動無外乎是國際經濟政治以及國內經濟環境的雙重作用使然,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更是中國深入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的主要表征之一,表明市場供求關係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作用不斷增加,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能夠更好地反映中國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聯繫和環境的變化。過去幾年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都較好地體現了上述特征。

  近期人民幣貶值的主要原因

  文章稱,在簡要釐清過去幾年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特征之後,現在就可以進一步分析近期人民幣匯率大幅貶值的原因了。對於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貶值,市場上流傳最廣的就是“央行博弈論”,即人民銀行為矯正海外套利者單方面押注人民幣升值的行為,採取了反向操作(買入外匯、賣出人民幣),與套利者 “博弈”,從而導致人民幣匯率走勢逆轉。另一種推測是,隨著美聯儲不斷收縮乃至退出量化寬鬆政策時間表的逐漸明朗化,將導致在美元低利率刺激下國際資本流動的逆轉。資本外流曾造成了去年7-8月和今年1-2月的兩輪新興市場金融動蕩,印度、巴西、南非、俄羅斯等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均出現了資本外逃和本幣大幅貶值的情況,前車之鑒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市場對同樣是新興經濟體貨幣的人民幣的擔憂。

  對於以上猜測,有關當局曾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是市場主體調整前期人民幣交易策略的結果,此次匯率波動幅度與發達和新興市場貨幣波動相比屬於正常波動;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場決定性作用的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常態,雙向波動的幅度要看市場供求,並且肯定是有利於市場發展。當局還強調,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雙向波動有利於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改善涉外經濟環境和防範金融風險。然而,上述解釋並未回答,如果匯率波動源於市場主體調整交易策略,又是何種因素驅動了市場主體的這種調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