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國際經濟大變局下如何贏取中國調整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14-03-30 07:58:33  


在新興市場全面“歲寒”的背景下,中國需要更多彰顯出“未凋”的一面。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訊/如果類似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那無論看上去多麼偶然,也一定有內在的必然,所謂新興市場(EM)危機就是如此。2012年下半年以來,新興市場出現經濟增速下滑、風險驟顯的跡象,那時還可用“短期蟄伏”來解釋;去年下半年,印度、印尼和泰國深陷金融混亂,還可理解為“局部危機”;今年以來,新興市場再度發出一連串風險警號,金融危機有星火燎原之勢。

  本周一,標準普爾公司將巴西國債評級由BBB調降至BBB-,此番調降讓巴西的評級距離“垃圾級”僅一步之遙。放眼金磚國家,巴西、印度和南非入列“脆弱五國”,俄羅斯經濟也將受到烏克蘭危機的拖累,就連中國經濟也開始走弱了。本月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貶值,超日債事件打破了剛性兌付魔咒,倫銅滬銅悍然暴跌,出口數據明顯趨冷,通縮壓力悄然出現,市場對中國經濟的擔憂驟然升溫。

  上海證券報發表盤古智庫學術委員程實文章分析,僅從中國看中國,是看不到風險形成全貌的,只有從全球看中國,才能對中國經濟現狀和未來形成更全面和理性的認識。如將中國置於全局背景之中,那很容易發現,當下中國經濟遭遇的困境是新興市場整體趨弱的一個剪影:

  其一,人民幣兌美元走弱是新興市場貨幣集體走弱的滯後反應。雖然人民幣近一個月貶值幅度較大,但相對於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人民幣貶值時間較晚、累計幅度也較小。據Bloomberg的數據,過去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僅略貶0.32%,而24種主要新興市場國家貨幣中有18種兌美元貶值。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上升了7.67%,在61種全球主要貨幣中排在升值幅度第三位,而南非蘭特、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和俄羅斯盧布名義有效匯率分別貶值了17.65%、11.26%、10.07%和9.8%,分別排在61種貨幣貶值榜的第四、八、九和十一位。

  其二,中國債務擔憂加劇是新興市場債務風險上升的表現。新興市場整體債務違約風險都呈上升趨勢,中國雖不例外,但也不格外醒目。截至3月11日,巴西、印尼、印度、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俄羅斯和南非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較2013年初上升了3.77、2.91、0.87、0.61、0.84、2.06、1.79和1.83個百分點,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同期上升了0.88個百分點,上升幅度相對還算溫和。而據Bloomberg的數據, 3月10日,中國5年期主權CDS息差為93.15,明顯低於絕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同為金磚國家,印度、巴西、俄羅斯和南非5年期主權CDS息差則分別為230.57、175.25、198.66和230.66。

  其三,中國經濟遇冷是新興市場經濟走弱的共生現象。從出口看,2月中國出口同比增幅為-18.1%,低於近20年17.96%的歷史均速;而印度、俄羅斯和巴西最新的月度出口同比數據分別為3.79%、1.9%和2.48%,也大幅低於15.3%、15.16%和11.51%的歷史均速。2013年12月中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9.7%,低於近20多年來13.23%的歷史均速;而印度、俄羅斯和巴西最新的月度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幅分別為-0.56%、-0.2%和-2.31%,不僅同為負值,還都低於6.63%、3.7%和2.55%的歷史均速。從物價看, 2月中國CPI同比增幅為2%,較2013年末下降了0.5個百分點;而印度、俄羅斯和巴西最新的月度CPI同比增幅分別為7.24%、6.2%和5.59%,增幅較2013年末分別下降了1.89、0.3和0.3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中國和新興市場面臨著同樣的境況,即宏觀經濟風險重心從“脹”的一側明顯向“滯”的一側移動。

  從經濟金融數據的對比可以看出,新興市場主要國家,特別是金磚國家的經濟金融變化大方向雷同,只不過變化的時間、幅度和波動性有著較大差異。大方向的趨同不是巧合,而是一種必然,是全球經濟多元化退潮的效應使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