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改變金融調控方式 減少金融抑制

http://www.CRNTT.com   2014-04-02 09:01:19  


 
  2013年前11個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長23.2%,綜合考慮淡化GDP考核、影子銀行治理和控制地方政府性債務過快增長等多因素影響,基建融資非線性大幅下滑的可能性極大,2014年基建投資增速有可能遠遠低於大部分機構線性外推的20%增長率。

  (三)製造業投資斷崖式下跌的可能

  造成2014年製造業投資下滑的主要因素是高利率降低實業投資回報,直接打擊實業投資積極性。

  高利率對製造業投資的影響在我國經濟歷史上可參考1996~1997年:1995年7月1日,一年期貸款利率上調為12.06%,僅僅維持10個月,結果造成1996年前5個月製造業投資增速比1995年同期下滑近50%。

  2013年,中國穩健貨幣政策全面走向偏緊。以6月銀行“流動性緊張”事件為分野,6~12月份銀行間隔夜和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上浮均超過40%,相當於六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使企業的實際平均融資成本上升到10%左右,大量原本可以盈利的企業虧損或掙扎在生存邊緣,越來越多的企業被迫關門,用自有資金或實體資產作抵押套取商業銀行資金,做起了變相“高利貸”生意。隨著這一趨勢的不斷蔓延和持續,2014年製造業投資必將大幅回落。

  開放背景下的金融調控方式及金融抑制過程

  文章分析,高利率對中國經濟的抑製作用將通過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滑的方式集中體現在2014年。那麼,究竟是什麼機制形成了“全球錢最多的國家錢最貴”的現實悖論?高利率和高利貸泛濫如何抑制投資並扭曲中國經濟?

  (一)高利率是人民幣升值與息差套利的根源之一

  由於歐、美、日超低利率與中國國內高利貸泛濫形成鮮明對比,國際熱錢持續湧入中國,這毫無疑問會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為了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央行多年被動收購外匯,並為了購匯而發行人民幣;由於擔心人民幣發行衝擊國內經濟,央行多年來不斷通過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發央票等數量化對衝措施來回籠貨幣。

  然而,由於整個過程中每月賣給央行外匯儲備、拿走人民幣的,是結匯較多的大型商業銀行,背後是大型國企、外貿外資企業、息差套利者;而因為央行對衝措施被抽緊銀根的卻是並無多少外匯結算的中小銀行,背後是內資內貿企業、中小企業。多年“購匯發鈔、對衝回籠”的遊戲結果,造成中小銀行、內資內貿企業、中小企業的資金越來越緊張,國內實際利率越來越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