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史景遷:我始終沉迷於17世紀的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4-04-07 10:21:14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1936年8月11日–),歷史學者,著名中國史研究專家。
  中評社北京4月7日訊/“和80年代末在北京遭受冷遇形成鮮明對比,史景遷如今(在中國大陸)受到如此追捧,很可能恰好印證了我們對自己歷史的認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惘。教科書不可信了,《百家講壇》一類的普及類節目講者水平參差不齊,而且總體上講得不夠深入,而史景遷代表了一種專業程度高、可信賴的,同時又是新鮮的講述方式。盡管這種講述不足以重新構建一個系統性的歷史框架,但至少為有一定知識基礎的讀者提供了重新審視的角度。”

史景遷:我始終沉迷於17世紀的中國

  來源:外灘畫報 作者:韓見 2014-04-04 09:34

  妙筆生花的史景遷,講話卻低沉嚴肅,甚至聲調都少有起伏。他語速緩慢,對話中沒有機敏的應對,多是四平八穩的陳述,“可能”、“不一定”、“某種程度上”是常用詞,顯示出學者特有的嚴謹和“無聊”。當我請他在一本 2002 年台灣版的《毛澤東》上簽名,他也婉拒了,因為年代較早,他不記得曾有這個版本,也不確定自己是否審校過這一版的翻譯。近幾年廣西師大理想國陸續出版“史景遷作品系列”,翻譯方面史景遷都和香港城市大學教授、他的大弟子鄭培凱共同討論過。

  這無疑從一個側面有力地反駁了一些人對他的詬病。由於文筆好、會講故事還暢銷,史景遷的歷史研究一度被說成是“野路子”,甚至被質疑書中材料的來歷。事實上他為每一個章節都提供非常詳盡的注解,而且也很難想象一個連說話都那麼深思熟慮的人,會在著書立說的時候犯下不問出處、胡亂想象的錯誤。史景遷曾師從美國漢學家芮瑪麗(Mary Wright)和中國明清史權威房兆楹,他的中文名就是房兆楹取的,意思很明白,“景仰司馬遷”。他說:“如果碰到司馬遷,我可能會臉紅結巴,想邀他一起去喝啤酒,他是我最佩服的歷史學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