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樓市沉默才是“穩增長”最重要砝碼

http://www.CRNTT.com   2014-04-10 09:23:38  


如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當前政府對樓市的策略,那或許便是:盡力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應對樓市問題,政府只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訊/國務院在4月2日的常務會議上推出了促使中國經濟“穩增長”的新一輪組合拳,包含小微企業所得稅的優惠、加大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和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三部分。這被不少學者評說為“微刺激”、“微調整”政策。

  上海證券報發表獨立經濟學家趙曉、高和資本金融分析師李慧忠文章表示,從表面上看,這些政策其實並沒有太多新意。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已多次推行,但效果卻總是很骨感。一來在執行層面往往容易走偏,具體的實惠總是落不到小微企業兜里;二來由於實體經濟不掙錢,當前實體經濟已經下滑到很嚴重的程度。除非有大的利好,否則短時間內經濟很難提振。城市的棚戶改造和鐵路交通投資一直是政府屢試不爽的拿手戲,更無新意。但是,這些看似無新意的“穩增長”的“微刺激”組合拳,背後卻有不少值得細細琢磨的內涵。

  文章分析,從統計數據來看,2014年前兩個月的發電量、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幾乎都呈現同步下行的態勢。3月匯豐PMI終值48.0,創8個月最低水平。尤其是2月的出口額數據1141億美元,同比下降18.1%,環比下降44.91%;而當月進口額卻同比增長了10%。日元的大幅貶值使得一輛普通豐田汽車的售價從30萬直降至20萬,可見其對中國進出口的衝擊有多大。不言而喻,儘管我們都深信今年7.5%的目標最終會實現,但一定是困難重重。那麼,政府的核心抓手在哪里?

  這個核心抓手還是繞不過房地產。據觀察,本屆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沉默本身就表明了一種態度。回顧過去9年,全國兩會期間未提及房地產調控的年份只有兩個。第一次是在2009年,其中的原因想必大家都明白,當時正值美國次貸危機引爆全球金融危機;第二次就是今年,這足以看出本屆政府對當前經濟大勢的判斷。另外一個事件也側面印征了上述判斷。前段時間市場傳言銀行信貸政策收緊,尤其是興業銀行停貸的消息,直接引發了滬深兩市地產股板塊的集體急跌。但在之後不到一周,就有12家銀行發布公告辟謠。

  再梳理一下政府對當前樓市的應對策略:第一,之前對於房產稅出台的呼聲一直很高,但現在來看今年推出房產稅的可能性已接近於零,即樓市調控不會再加碼;第二,今年中央政府也不再強調對各地方政府的房價調控目標的考核;第三,本屆政府絕口不提房地產調控,即便提及,也只談加快保障房建設;第四,一旦樓市出現異常波動,有形之手總是及時熨平並穩定市場預期。由此,如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當前政府對樓市的策略,那或許便是:盡力通過市場化的方式應對樓市問題,政府只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