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張卓元:當前經濟改革重點是政府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4-04-17 09:19:00  


 
  問:以前你曾主張6%左右通脹率和9%左右的經濟增長率是一個較好的結合點,現在呢?

  張卓元:那已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環境已發生數個方面變化:一是中國經濟整體塊頭大了,批一兩個項目對經濟拉動根本不起效果,過去改革的紅利、人口的紅利很多,而且過去可以低成本擴張、環境污染,現在都不現實了;二是過去勞動力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能源價格都很低,商品出口很大程度是低價傾銷的結果,現在也都不可能了。

  現在來看,3%左右的物價上漲率、7%左右的經濟增速可以接受,也有望維持一段時間,因為現在我們還處於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當然,未來隨著經濟發展體量的增大,經濟增速難免下滑,此時3%的通脹率就稍顯偏高了。

  資源品價改是突破口應更加注重節約導向

  問:如何看待價格改革的現實意義,其突破口在哪里?

  張卓元:必須看到,我國已初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商品和服務價格絕大部分已經放開由市場調節。與此同時,一些生產要素和重要商品特別是資源性商品的價格仍受政府管制,而且長期以來價格偏低。水價低、能源價格低、資金價格低、污染環境不付費等,實際上鼓勵粗放擴張,使經濟增長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要完善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這也說明,深化價格改革,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至今仍具有重大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踐中,深化價格改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從以往看,雖然從理論上原則上認識到理順價格關係最有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但一碰到一些具體困難,或牽涉到局部利益受損時,又常常把理順價格關係放在一邊,滿足於保障眼前的短期效益。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2005年、2006年CPI較低時沒有及時調整那些嚴重偏低的資源產品價格,喪失了難得的機遇。事實上,這只是把矛盾往後移甚至積重難返。

  目前,從價格改革的幾大領域看,要素價格改革正在推進,比如利率市場化,又比如95%的商品價格和勞務價格都已放開,這些領域的改革基本順利,因此,價格改革的突破口就在於資源品價格改革,這甚至比要素價格改革還迫切、還重要。

  問:說到能源,你對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方案是否滿意?

  張卓元:節約能源,價格杠杆是最有效的辦法。根據世行專家量化估算,價格因素對能源節約的貢獻度可以達到55%。包括水、電、氣在內的一些群眾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資源品價格,利用價格杠杆達到節約資源的效果最好,但在使用價格工具時要慎重。

  用階梯計價的辦法保基本,必須拿捏好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體現資源稀缺性之間的一個“度”。例如,將水價提高至六到七元每噸,然後給困難群眾發放專項補貼,這個辦法可能比較有效,但會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難度。但從節約資源角度來說,是比較有效的方法。我認為,價格政策應根據國情而更多地傾向鼓勵節約,這也有望成為改革的方向。

  對於天然氣,一個基本現實是我國的消費約30%靠進口,且進口依存度還將逐漸提高。目前進口天然氣價格大概是3.5元/立方米,根據階梯氣價計價,第一檔是2.28元/立方,第二檔是1.2倍,第三檔是1.5倍,第三檔才接近進口價格。應當說,這個檔次拉得並不夠,這對節約能源不利。我認為,第二、三檔差距可以再大些,第三檔完全是高消費,可以超過3.5元/立方米,以後應該這麼改。

  問:價格改革逐步推進,難以繞開國內價格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如何規避由此帶來的風險?

  張卓元:價格是否與國際市場掛鈎要根據依存度來決定。依存度高的,不掛鈎也不行;依存度低的,視情況而定。戰略性物資和牽連到農民利益的農產品要慎重。比如原油、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需要與國際市場掛鈎,汽油價格也需要根據一定的機制動態調整。主糧價格比國際市場價格高,就不能和國外掛鈎,要實行重點保護價。日本就採取了這樣的價格保護,自己國內的農產品價格比國際市場高很多。

  規避價格的非理性波動風險,建設期貨市場、讓其更好的發揮功能可謂重要一翼。期貨市場是價格改革的產物,從國內外經驗看,其在掛鈎國際市場價格的同時還能幫助本國市場規避風險。中國期貨市場正在朝國際化方向邁進,未來有望引入更多的境內外資金參與定價博弈,這有利於發現價格,更好的發揮各種功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