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已表現出內在穩定性

http://www.CRNTT.com   2014-04-18 08:29:19  


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長的環境和條件已經發生根本變化,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應在7%至8%的區間內。相對前30年的高速度,有所放緩的增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訊/7.4%的GDP增長,出口貿易負增長,上游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環比零點幾個百分點的下降:一季度數據似乎比較悲觀。如果簡單延續“危機思維”,這勢必被解讀為經濟形勢在進一步“惡化”,“刺激”政策勢在必行。實際上近期數據變化已被 “危機分析”思路主導,“降准”等寬鬆貨幣政策已若幹次被“期待”了。

  上海證券報發表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文章表示,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至今已有5年,當前各方依各項數據研判經濟大勢,需要注重一個基本前提條件:先要對宏觀大環境有個“危機”還是“非危機”狀態的界定。因為短期數據蘊含的信息,在危機時期與非危機時期是非常不一樣的。比如一季度的這組數字,若在危機時期,釋放的信息完全可能意味著形勢進一步惡化,出台一些“刺激性”的危機拯救政策也就順理成章;而在非危機時期,一季度數據的短期變化,可能只是一種規律性變化。非危機時代出台刺激政策將破壞經濟的正常運行規律。

  世界主要經濟體眼下都處於復甦過程中,中國經濟正進入平穩增長的新階段,因而,用在危機假設下的思維分析一季度的數據變化,得出中國經濟“大幅下滑”、“硬著陸”的趨勢判斷,預期 “降准”的寬鬆貨幣政策將出台是犯了根本性錯誤。不放棄危機思維,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還會屢判屢錯。只有放在“非危機”背景下分析,才能把握一季度數據變化所反映的經濟態勢的變化規律,對形勢做出中肯的判斷。

  文章分析,由於國內外經濟格局的變化,特別是勞動力比較優勢的改變,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長的環境和條件已經發生根本變化,潛在經濟增長速度應在7%至8%的區間內。相對前30年的高速度,有所放緩的增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是合理的是正常的。經濟學理論認為,經濟在潛在增長區間運行階段,具有內在的穩定性。實踐證明,在資本和勞動要素投入比重沒有改變的情形下調整不合理的,產業結構,潛在增速都保持了內在的穩定性。近兩年中國經濟分別保持了7.6%和7.7%的穩定增長也印證了這一點。以此觀之,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完全在潛在增長區間之內,符合經濟規律,根本不存在什麼“大幅下滑”或“硬著陸”。

  3月PPI同比下降2.3%,環比下降0.6%,同樣也不能被解釋為經濟大幅下滑的信號。首先,3月PPI的下降只是延續去年以來這一指標的變化態勢,並不是3月數據攜帶的新信息。其次,更重要的是, PPI是生產者價格指數,是上游生產資料生產的出廠價。PPI較長時間負增長,說明相關產業的利潤呈現負增長狀態,這與中國當下的產業結構中,上游生產資料領域的產能過剩有關,比如鋼鐵、水泥、玻璃等等。根據經濟規律,在產能過剩沒有調整到位之前,企業利潤不會改善, PPI仍會呈現負增長狀態。所以,PPI負增長狀態說明產業結構的調整必要性,特別是生產資料領域的過剩產能仍然存在調整的壓力。其三,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軟,也是PPI持續下降的一個原因。不過換個角度看,生產資料價格下降,也意味著那些沒有過剩產能的生產企業的成本下降,這客觀上提升了這些工業企業的投資需求,有對衝結構調整帶來的需求下降,避免需求不足帶來通縮的影響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