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博科聖地”肆虐與非洲反恐窘境

http://www.CRNTT.com   2014-06-01 09:29:47  


 
  “博科聖地”的危害不單單局限在恐怖主義襲擊所造成的傷害,其所宣揚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教義,還可能造成尼日利亞國內宗教力量間的巨大矛盾。尼日利亞北方主要信仰伊斯蘭教,南方主要信仰基督教,獨立以來,南北之爭持續不斷,宗教矛盾和衝突嚴重威脅到了國家的穩定。“博科聖地”針對基督教堂暴力襲擊,加劇了國內長期存在的南北矛盾。除此之外,“博科聖地”還跨越邊境,進入周圍的尼日爾、喀麥隆、乍得等國。由於與尼日爾存在領土爭端,尼日利亞一直懷疑和指責乍得和尼日爾暗中支持“博科聖地”,這也讓地區國家互信遭受挑戰。

  “博科聖地”的發展壯大,與尼日利亞國內的政治腐敗相互關聯。一方面,尼日利亞國內的政治腐敗刺激了“博科聖地”的發展,他們的積極動力源於這樣一種信念:尼日利亞已經充滿了各種社會惡習,所以需要利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來根除各種醜惡與弊病。另一方面,尼日利亞腐敗的軍政系統,使得對“博科聖地”的打擊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事實上,尼日利亞歷屆政府都試圖通過強力來清除“博科聖地”的影響,然而屢次“清剿”行動,除了達到了輿論上的“宣傳效果”之外,真正的戰場和政治收獲微乎其微。

華麗外表下的尼日利亞

  人們很難將肆意的恐怖主義,與尼日利亞這個非洲第一大國聯繫起來。根據今年4月最新的統計數據,尼日利亞成功超越了南非,成為了非洲第一大經濟體,這對尼日利亞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根據尼日利亞統計部門所公布的數字,尼日利亞201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達到5099億美元(6389億新元),大幅超過了2013年南非的3703億美元的GDP總量。

  這份全新的、漂亮的GDP統計數字對尼日利亞來說,是對其經濟發展活力與前景的一種肯定。但是在龐大的GDP之下,是尼日利亞貧弱的社會基礎。尼日利亞人口為1.7億,相當於南非的三倍,但即使按照最新的算法,該國的人均GDP也只有2688美元,僅位列世界第121位,不到南非人均GDP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尼日利亞貧富差距嚴重,超半數的人口生活赤貧,每天收入不足兩美元,在“博科聖地”肆虐的尼日利亞北部地區,這種差異尤其顯著。

  由於尼日利亞政府的主要收入來自東南部的產油區,北部地區則因此發展滯後。如博爾諾州,83%的青年是文盲,近一半的孩子沒有上學,失業率遠高於南部地區。與此同時,長期困擾著尼日利亞經濟發展的“瓶頸”,諸如財政赤字、交通滯後、電力短缺和嚴重依賴石油的經濟結構,都給尼日利亞這件“非洲老大”的外衣蒙上了厚厚的疑塵。

  與貧富差距巨大相伴的,是尼日利亞國內千瘡百孔的政治系統。同非洲許多其他國家相似,歷史上尼日利亞軍人幹政現象十分嚴重。也正是因為如此,尼日利亞歷屆政府往往在政變之中飄搖不定。軍人幹政帶來的獨裁,產生了兩個後果,一是政治結構十分不穩定,歷屆政府的“人治”色彩濃重,派系鬥爭激烈;另一個後果是尼日利亞國內腐敗相當嚴重,長期主政尼日利亞的前總統阿查亞家族,聚斂的財富就高達12億美元。

  長期的政局不穩和獨裁專制,導致尼日利亞政府腐敗嚴重。長期獨裁專政導致的任人唯親,使尼日利亞國內政壇人際關係複雜,相互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讓行政效率十分低下。當經濟發展帶來的社會變革需求,與依舊落後的政治體系相互衝突時,尼日利亞國內動蕩也就不可避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