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王安:中俄天然氣協議簽了也可能作廢

http://www.CRNTT.com   2014-05-27 11:23:42  


 
  此前,中國對俄羅斯提出的鋪設油管設想不積極,後遇俄羅斯石油安大線之挫,便又回過頭面向非洲。到2003年,中國從9個非洲國家進口原油總量達2218萬噸,是繼中東地區之後中國原油進口的第二大來源地。但是在非洲,中國已很難進入那些被西方公司勘探出具有豐富石油資源的地區,中國的機會只有在新興的產油國,如赤道幾內亞、乍得、喀麥隆、尼日爾、科特迪瓦等。

  在胡錦濤出訪期間,美國駐華使館人員與中石化進行接觸,要求中國人退出競標伊朗油田。此前2003年12月,中石化在伊朗卡山區塊成功打出高產油氣井。同時,中石化除了參與競標開發伊朗16個新油田,還獲邀參與開發伊朗第二大油田阿扎德幹德項目的競標。

  美國政府憑什麼直接向中國的石油公司施壓?據介紹,中國幾大石油公司當時分拆在美國上市時,美國政府曾與其事先有約,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不能涉足美國指定的幾個國家和地區的石油勘探開發,尤其是中東幾個主要產油國。為此,中石油、中石化在海外的勘探開發活動都是以母公司的形式走出去。美國人花了美金動了槍炮流了血,當然不容外人介入。

  回過頭說中俄。對於東亞,一年多來普京在通往中國的安大線輸油管和通往日本的安納線輸油管方案中左右逢源,待價而沽。此時,沒有主義,也沒有兄弟,只有利益。

  2003年是日本同中國競爭俄羅斯石油最激烈的一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訪問俄羅斯,要求修建安納線。3月,俄羅斯能源部決定把安大線和安納線方案合併,通往大慶的支線優先開工。日本得到消息後,速派官員游說,表示可以為安納線方案投資70億美元。2004年6月30日,俄工業能源部部長赫里斯堅科告訴中國駐俄大使劉古昌,俄政府決定放棄安大線計劃。在這種背景下,9月21日,溫家寶總理對俄羅斯進行了5天訪問,議題包括俄羅斯加入WTO的雙邊談判和反恐,當然,還有石油,中俄雙方都用“非常成功”來形容溫此行。然而此後,俄羅斯表示將依然採用安納線,以俄羅斯在日本海的海港納霍德卡為終點。

  10月14日,普京笑容滿面地來到北京,但依然沒有石油。在種種壞消息之後有了一條好消息,哈中石油管道項目二期工程開工。中國退出安大線競爭而轉向哈薩克,使俄羅斯遠東石油方案對中國市場的影響力至少下降了50%。對此,俄國人馬上示好,稱將考慮通過哈中管道向中國出口石油。

  這回輪到日本人跳出來了。日本媒體稱,日本政府已經改變了以往“不偏重北方領土問題而全面發展兩國關係”的做法,重新確定將領土問題作為日俄雙方談判重點的立場。

  俄羅斯兩頭押寶,玩大發了。

  中日也有直接的石油對抗。2004年1月,中國大慶停止向日本出口原油,這項出口貿易始自1978年。2003年,中國對日出口原油300萬噸。作為一項長期貿易協定,大慶原油對日出口得到了兩國政府的支持。那麼,此次停止出口有什麼背景?海春曉油氣田。

  2004年5月末,中方在東海春曉油氣田動工的消息傳出後,日本媒體就像炸了鍋,中日關係大幅降溫。春曉油氣田位於浙江寧波市東南350公里的東海西湖凹陷區域,由4個油氣田組成,總面積達2.2萬平方公里。油氣田開發是一個四方合作項目,包括中海油、中石化、優尼科和殼牌。之後,優尼科和殼牌基於“商業理由”,決定從海春曉油氣田項目撤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