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王安:中俄天然氣協議簽了也可能作廢

http://www.CRNTT.com   2014-05-27 11:23:42  


 
   協議簽了也可能再廢了

  10年前的劍拔弩張,早已使西方頭疼。2004年2月2日,美國《洛杉磯時報》發文《美中兩國將為石油發生衝突》:67年前,急需石油的日本為保證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而實行了一項積極的擴張政策,最終使其陷入一場世界大戰。如今,另一個亞洲大國正渴求石油,那就是中國。

  今日世界與70年前已大不一樣,衝突和競爭是免不了的,但攙進去了更多的相互依存,這給抑制衝突注入了正面因素。法國《回聲報》經濟月刊是這樣看的:中國是美國在北美自由貿易區以外的第一大供貨商,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超過1000億美元。美國從中國的大量進口帶動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而從經濟增長總量看,過去十年間中國的增長額占全球約四分之一。中國的外匯儲備在不斷增加。當然,這是一種互相依賴的關係:中國不能停止購買美元(哪怕美元正貶值之中),否則就可影響其經濟增長甚至引發社會動蕩。而美國對中國的需要就像12年前對日本的需要一樣,當年面對日本力量的迅速上升,美國儘管有各種各樣的擔心,但雙方的戰略衝突並沒有出現。

  然而今日,對資源的需求已使中國與周邊國家摩擦更加頻頻,對南海,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都有主權要求。此時,中國傳統外交理念受到挑戰,經濟優先還是安全優先面臨選擇,和平崛起考驗中國大智慧。

  10年前便有鷹派文章稱:有人以為中國50年前參戰朝鮮惹了麻煩,其實恰恰相反,中國正因為參了戰、取了勝才避免了更大的麻煩。西方的規則是只尊重強者。當人人都覺得你軟弱可欺時,你怎麼可能安心搞建設?即使當年中國不出兵朝鮮,不得罪美國,那就能安生了嗎?鴉片戰爭時中國得罪過誰了?人家的兵艦照樣打上門來。太平天國信仰上帝基督,意識形態上比排斥西方的滿清政府跟西方算是親近多了,仍遭到西方列強和滿清政府的聯合圍剿。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是勝利的協約國的盟友,結果卻是在巴黎和會上被要求把山東交給日本,引發了“五四”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跟美國是盟國,又不是共產黨國家,結果美國在雅爾塔會議上把中國的權益當籌碼送給了蘇聯,跟中國連招呼都不打一個。冷戰時期,南斯拉夫不跟隨蘇聯,搞不結盟,美國鼓掌喝彩。冷戰結束,不結盟沒價值了,美國隨便找個借口就把南斯拉夫炸了個雞飛狗跳。蘇聯存在時,美國說只要共產黨下台就天下大吉,等蘇聯真的解體了,美國馬上搞北約東擴,支持車臣獨立,肢解削弱俄國。

  傳統的理念已經不能解釋現實。而且注意,今天鬧得很凶的菲律賓,2004年9月上旬,與中國簽署了合作勘探石油的和約。外交人士指出,這標誌著中國政府多年來爭取通過雙邊協議來解決南中國海領土糾紛的努力取得了突破。

  突破完了可以又回去,天然氣協議簽了也可能再廢了。沒有一成不變的。

  作者簡介:王安,和訊專欄作者,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學統計。曾任中國青年報《經濟藍訊》主編,現供職《證券市場周刊》。著有《25年》、《老大中國為何步履沉重》、《股爺天下》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