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穩增長關鍵在於推進存量經濟調整

http://www.CRNTT.com   2014-06-09 08:35:12  


中國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資金分配效率
  中評社北京6月9日訊/中國目前可能正在經歷經濟中周期和長周期的頂部叠加,即債務周期與地產周期頂部叠加。2012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一直在債務衝頂狀態下運行基本是共識。宏觀債務率非金融部門信用規模占GDP的比例在2012-2013年上升31個百分點,按照目前上升速度測算,今年年底仍將繼續上升14個百分點。與債務衝頂對應的另一方面是,實體經濟愈加嚴重的產能過剩。

  中國證券報發表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文章稱,今年經濟下行的壓力比之前兩年尤甚,主要變量是房地產轉入下行周期。過去十五年中,房地產也曾經歷了兩次短暫調整:一次是外生衝擊2008-2009年,一次是政策壓制2010-2011年的限購和限貸政策。而這一次更多是宏觀和市場因素所主導,能否轉而再次調整,目前爭議很大。從需求看,人口紅利正在經歷拐點。2012年中國15歲-59歲人口比2011年減少345萬,15歲-64歲人口在2015年也將進入下降趨勢。從供給看,商品房在建面積與銷售面積之比達到5.7,一旦銷售情況轉弱,庫存壓力極大。

  日本當年1990-1991年是人口、投資率和房價三個指標同時見頂。中國人口紅利已在頂部,投資率按照筆者初步測算,2013年可能達到52%,追趕型經濟體工業化過程中最高也就達到過40%,中國的投資率很可能也已見頂。而房地產則很難測算,從經濟長周期10-15年看,這輪房地產上升段從1998年計算,已經經歷16個年頭,若從真正商品房起步的2001年計算,也已經13年。

  文章表示,決策層非常靈敏地感知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之大,因此政策自年初開始就悄然調整。在貨幣層面的變化最大,央行一直意圖維持較寬鬆的貨幣端。因為經歷了去年的“錢荒”,剛開始時市恥狐疑,但在經過幾次“該緊不緊”的檢驗後,大家開始相信貨幣當局的態度在改變,甚至逐漸產生央行會更加激進的預期,比如最近市場對於降准降息的強烈預期。

  相比“寬貨幣”而言,決策層在信用端還是有所“矜持”。信用供給端的約束一直沒有解除,比如貸存比和信貸配額的限制一直沒有放開,對影子銀行的整頓也如預期推出,這體現了貨幣當局對軟約束體制的憂慮。包括4月後出台的一些應對下行壓力的定向刺激措施,也是基於這種考慮。中央銀行不僅要管總量,還越來越要管結構,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中央銀行是在代行商業銀行的職能。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