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結構性風險暴露是一味良藥

http://www.CRNTT.com   2014-06-20 09:12:02  


 
  文章指出,長期來看,只要中國經濟轉型尚未成功,經濟下行壓力就始終存在,調結構促轉型的艱巨性和長期性決定了經濟 “下行壓力”的長期性。這才是決策層面臨的長期課題。尤其在轉型升級、經濟爬坡過坎的當下,因各級政府、市場主體的預期差異導致經濟過分波動的可能加大,因此,明確和穩定預期就顯得至關重要,這也正是李克強總理在各不同場合屢次明確闡述和傳達中央政策精神的要旨所在。

  因缺乏“明確”的預期引導,目前市場對經濟的一個重要分歧是,在經濟持續下行壓力下,房地產政策要不要或者應該不應該放鬆?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公開報道的信托兌付危機事件高達16起,其中絕大部分與房地產開發有關,其餘部分與資源礦產等開發有關。經濟下行壓力下的局部行業風險暴露引發政策放鬆預期其實很自然。但我們認為,局部結構性風險釋放是扭轉剛性兌付心理慣性、還原和完善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真正發揮市場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保障中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文章最後說,當前房地產市場正處於徘徊的路口,中國經濟要轉型成功,就必須要房地產市場回歸本原面目,以釋放被其吸附的大量資源和坐實實體經濟預期,房地產市場回歸“健康”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要一環,房地產市場政策上不會整體鬆動,未來房地產投資仍面臨壓力。我們的結論是:中國經濟將呈窄幅震蕩走勢,房地產業和資源開發等行業受持續的經濟下行壓力影響,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相關結構性風險暴露。一定程度而言,長久以來中國金融市場的“剛性”兌付造成了金融市場以及參與者的不理性和不成熟,風險本來就是金融市場的本質特征之一,沒有風險的金融市場,還有什麼創新可言,還談何資源優化配置?通過局部可控的風險暴露,引導資金“正確”流動,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一環。結構性風險暴露是經濟持續下行態勢的必然,也是中國經濟祛病健體的一味良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