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習近平的“絲綢之路”新經濟外交

http://www.CRNTT.com   2014-06-21 09:47:10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訊/“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的新絲綢之路外交的用意是好的,因為它是建立在和平、合作與平等的精神上。但北京提倡這個外交計劃的潛在動機也顯而易見。中國主要是在利用其地緣經濟實力來達到更大的地緣政治目標。然而,擬議中的新絲綢之路將帶來怎麼樣的地緣政治景觀卻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學者黃朝翰撰文《習近平的“絲綢之路”新經濟外交》如是說。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承諾以民族復興來實現他的“中國夢”。因此,中國在國內加快了改革步伐來維持進一步的經濟增長,以便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外,北京致力營造一個對其持續發展有利的國際環境。它奉行睦鄰友好的周邊外交政策,同較遠國家則在合作與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加強政治與經濟關係。

  中國的經濟目前仍有巨大增長潛力,習近平的國內經濟與社會發展目標看來是實際,也是可以實現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的估計,中國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到2014年底將趕超美國。但中國的主要挑戰來自外部的國際環境。

  多年來,中國一直積極宣傳其“和平崛起”的關鍵外交政策。但這並未被其所有鄰國毫無保留地接受。部分原因是彼此間還缺乏互信,中國同某一些亞洲國家雙邊關係緊張是另一個原因。客觀來說,中國這個幅員廣大的國家如此迅速崛起是讓人望而生畏的,也很容易被認為對現有的區域秩序造成威脅。

  儘管中國持續的經濟增長給區域帶來了可觀且有利的溢出效應,但仍不能改變這樣的觀點。今天,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大多數亞洲經濟體的增長引擎,中國是它們的主要貿易夥伴,也日益成為它們海外直接投資的重要來源。然而,中國不斷增長的“地緣經濟”實力卻不能轉化為相應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中國要在全球重新定位,更不要說恢復其歷史上“應有地位”的舉措,都會馬上引起鄰國的擔憂。即使中國要尋求配合其經濟實力多一點的地緣政治空間,也被誤解為“過於強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