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大陸專家:兩岸文化協議不必走ECFA老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7-19 00:50:45  


 
     只有充分發揮想像力  才能破解文化協議種種障礙

  商簽兩岸文化協議的主要障礙客觀存在,對協議的正常簽署十分不利。不論是不是承認,或回避繞圈走都不解決任何問題。今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表示相信,“兩岸中國人有智慧找出解決問題的鑰匙來”。在南京舉行的“張王會”上,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亦表示,要破解兩岸關係發展中的一些難題,“我們必須有一些想像力”。只有充分發揮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及想像力,才有可能破解兩岸文化協議中的種種障礙,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才有希望。

  一、商簽兩岸文化協議,不必也不能走“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老路

  原先筆者也和不少大陸學者一樣,受兩岸商簽ECFA的啟發、鼓舞,覺得文化協議也可如法仿效。但如今台灣學運突然攪局,今後還會繼續攪局,這使得筆者思路發生大轉彎。固然框架協議有一大好處,先有一個大的原則,一個雙方認可的結構,後續協議只要按照總的方向、總的原則、總的精神一一細化,一一專業化即可,此舉實為“綱舉目張”。

  可如今“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的民主原則與機制在台灣早已嚴重被扭曲為“多數是暴力,少數是正義”的反民主傾向,在反對黨綁架下的充滿焦慮情緒的民粹主義盛行、氾濫,國、民兩黨越發對峙對立僵化,使得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台灣議事場合有可能幾乎談不攏談不成兩岸關係實質性重要協議。你給在野黨一個再好的抽象框架協議,他絕對可以隨心所欲地向相反方向去解讀,去發揮,去詆毀,去欺騙。隨之想方設法、一年兩年蠻橫予以阻擋。鑒此商簽兩岸文化協議,不簽一攬子大文化協議,改簽市場化、專業化的小文化協議。新聞、教育、體育、科技、影視、文化產業等,各談各的,各簽各的,成熟一個,商簽一個,力求專業化、技術化、行業化、市場化。在這裡無所謂單方面的“讓利”問題,只需按照國際慣例、法律程式進行。積小步為大步的益處在於,大文化的範疇可無限放大,若再以框架協議形式出現,易授反對者口實。商簽小文化協議就可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或至少可大大減輕人為阻力。商簽小文化協議亦應遵循“先易後難、先急後緩”的原則,先找雙方急需、迫切、感興趣,又較容易找到突破口的協議商簽,而先商簽的協議對於後商簽的協議,雖不是刻板效仿的固定、現成模式,但必有一定的示範、啟發、借鑒作用。

  二、紮根共同歷史與文化的“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為商簽文化協議奠定厚實基礎

  事實上,文化對一國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可以暫時經濟落後,但不能沒有文化和歷史的記憶,尤其對一個大國而言,如果失去了文化之根,也就失去了存在價值。兩岸文化的共通、相融和理解,可以促進雙方的政治、經濟、貿易諸方面的共同發展;兩岸文化的差異、誤解和衝突,則會引起雙方的政治對峙、經貿壁壘乃至摩擦紛爭。

  中共十七大以後,大陸對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重視程度,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罕見的。這是因為大陸高層充分認識到,物質文明只有與精神文明充分融合,以此為基底的崛起,才能被視為真正的王道崛起。台灣應理解大陸的政策取向,多層次、多面向、多角度地發展軟實力,不必也不須成為雙方對抗、零和的鬥爭,而所謂的民主、自由,更應該落實到文化的層面。當前台灣各界,尤其是執政當局最需要的是思想解放、換位思考,以競爭、合作、雙贏來取代對抗、內耗、折騰,這種選項肯定利多於弊。對大陸而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是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沒有中華文化的復興,也就沒有中國的真正崛起。中國大國地位的奠定在於率先實現文化領域的創新發展、生活方式、民主價值,台北方面如何與北京採取合作,或以良性競爭方式來弘揚共同的歷史與文化,現已成為當務之急。

  三、面對兩岸文化差異,大陸作為強者必須主動伸出手來

  中國是一個強國,是一個有著大傳統、大統一、偉大人民的泱泱大國,並且正在經歷著大國崛起。以台灣的眼光來看,強者要有強者的責任,第一個伸出手的永遠應該是強者,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謙卑和真正的力量所在。“兩岸一家親”,大陸向台灣主動伸出手,是充分自信的表現。商簽經濟協議,主動伸手無非是主動讓利,而立足於文化協議的主動伸手,摒棄了濃厚商業味,更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集中表現。

  作為島內文化部門主管,龍應台曾多次強調:大陸向台灣主動伸出手來,對方認識了真實的你後會怎麼樣,這是無法控制的。但如果你自己沒有努力去讓對方認識到你真實的情感、你所在乎的是什麼,而讓對方對你產生了誤會和敵意,那麼,對方固然有責任,你自己也要負責。因此面對兩岸客觀存在的文化差異,應盡最大努力讓可能對你有誤會、有敵意、有立場的對方認識真正的你。

  大陸主動伸出手來,在表示大度風範的同時,對島內具有一定的示範效應,會促使一些難解的歷史結節慢慢解開。如陸生登台,可謂好事多磨,歷經曲折。早在1989年4月,福建中醫學院就錄取13名台灣學生就讀中醫本科,首開大陸學府招收台灣學子先河。2006年4月,大陸就宣佈承認台灣教育主管部門核准的台灣高校學歷。而遲至2010年8月19日,台灣“立法機構”才通過相關法律修正案,有限制地開放大陸學生赴台灣地區大專院校就讀及正式承認部分大陸高校學歷。陸生登台終於成行。這就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範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