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周末分享:單向街的變與不變

http://www.CRNTT.com   2014-08-01 13:55:07  


 
  從西川的第一場讀詩會起,單向街就不僅是一家書店,它更是一個場域與氛圍。在這個氛圍中,你可以逃離日常生活的逼仄,可以尋找到精神上的同道。你還有可能在某一個時刻——它可能是白先勇對老台北的回憶,是賈樟柯對中國急速轉型的焦慮,或是穀川俊太郎的某行詩句——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或者一種被點亮的感覺,你獲得了認識生活與自己的另一個視角,感覺到某種超越性的價值與意義。這些時刻往往是人生中最美妙的瞬間,它令你超越了自己。

  從圓明園到藍色港灣到大悅城再到愛琴海,九年來,這家書店遭遇過很多困境。最初的創始人從未把它當作生意來經營,它也總處於破產的邊緣,以至於我們通過不斷增加“股東”來維持運轉(他們都是了不起的“股東”,依靠一種“放任自流”來管理自己的投資)。我們甚至沒有特別在意這個品牌,在經營兩年後才發現“單向街”這個商標在一年前已被他人註冊,我們此刻只能無奈地將“單向街”更名為“單向空間”。

  但是這家小書店的生命力卻比所有人想象得更持久、更富有韌性。這生命力不是來自它的創始人,而是來自這家書店自身形成的性格與氣質。每個周末來此的作家、詩人、導演、建築師、他們與他們的聽眾、純粹出於理想主義來此工作的店員、不斷湧來的志願者……構成了“單向街和他們的朋友們”,創造出了一種特定的歸屬感與凝聚力。

  九年來,這個群體不斷擴展,我們甚至可以說,單向空間已經伴隨了一代青年的成長。多年來,我在過分擁擠的書店沙龍中,常會想起梅特林克筆下的“非凡的普通人”——“在星期日不去酒店喝個醉,卻安靜地待在他的蘋果樹下讀書的農民;厭棄跑馬場的紛擾喧囂卻去看一場高尚的戲或者只度過一個寧靜的午後的小市民;不去街上唱粗俗的歌或哼些無聊的曲子,卻走向田間或者到城牆上看日落的工人。他們全都把一塊無名的,無意識的,可是決不是不重要的柴薪投進人類的大火之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