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周末分享:單向街的變與不變

http://www.CRNTT.com   2014-08-01 13:55:07  


 
(二)

  愛默生曾感慨“事物騎在馬鞍上,駕馭著人類”。這似乎也是一切發展的規律。最初,你創造一個事物,在發展過程中,事物發展出自身的意志,你要為它服務。

  單向空間正處於這樣一個時刻。它代表的理念、贏得的歸屬與支持,使得我們這些最初的創始人愈發意識到有責任讓它獲得更燦爛的綻放。

  最初,我們希望它是一個精神和價值的空間,能讓人們逃離庸眾價值觀的壓抑。這抵抗是快樂的,而非自我同情與悲壯式的。我們堅信文學與思想本身的巨大價值。

  如今,我們越來越期待,我們不僅在這個小小的書店里給一小群人提供這樣的感受,更能創造一個更大的、立體性的精神空間。它不僅存在於書店,也存在於城市的角落,存在於網絡的網格中,它以談話、視頻、文章、書籍、展覽多種形態出現,繼續推崇開放、自由、對話的精神,鼓舞文學、思想意識的生長。

  我們既與一個傑出傳統相連,也去擁抱一個新的時代,包括這個時代的新技術與新語言形態。如果你僅僅抓住傳統,你會陷入僵化,但只想去把握新時代,則會陷入標準混亂、無根之痛。只有兩者之間的平衡,才能變成一個堅實的延續。

  我們這一代是最後一代的穀登堡的孩子。在很多人感慨“閱讀之死”時,常忘記了印刷書也曾代表著新技術革命。書籍從手抄變成了大規模印刷,從《聖經》到簡·奧斯汀的小說,閱讀進入了客廳與臥室,成為私人行為,它重組了人類生活的一切,從國家組織到個人生活。當我們談到梁啟超與胡適時,他們也是當時正在興起的中國大眾文化的產物,雜誌是那個時代的新事物,他們創造了一種塑造新時代的雜誌語言與知識結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