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歷史探究;一個真實的胡宗南

http://www.CRNTT.com   2014-07-20 09:55:15  


 
  胡宗南春風得意、榮升上校團長之時,原先總是跑在前頭的一批“金牌”同學在幹什麼呢?“黃埔三傑”中的第一傑蔣先雲,被蔣介石調在身邊任侍從秘書。這個官職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全看蔣先生的心情而定,不好同上校團長相比較。不過,從蔣先雲後來一度擔任補充第5團團長經歷看,他還是落在胡宗南後面了。“第二傑”賀衷寒,被蔣介石派到蘇聯學習軍事去了。“第三傑”陳賡,受中共派遣,赴蘇聯學習保衛工作和爆破技術。 

追隨蔣介石,與共產黨分道揚鑣 

  1927年3月,北伐軍相繼攻下上海、南京,中國政治局勢也開始發生劇烈變化。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集團同中國共產黨以及武漢國民政府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終於發展到公開決裂階段。 

  胡宗南所在的第一軍,被蔣介石委以禦林軍角色,成為蔣控制南京、監視與鎮壓異己軍隊、建立新政權的重要軍事力量。 

  胡宗南從小接受與形成的濃重的封建思想,以及他從蔣介石那裡接受的新軍閥思想,壓倒了他脆弱的民主革命思想。他與第一師中許多年輕軍官一樣,一直奉蔣介石為領袖。蔣的賞識與提拔,使他們感激不盡。在蔣介石的煽動下,他們逐漸相信反共清黨的種種理由,接受了反共理論。胡宗南追隨蔣介石,與共產黨分道揚鑣,人生之路發生了重大轉折。 

  同許多國民黨軍官不同的是,胡宗南自擁護蔣介石反共清黨後,長達5年時間並沒有參加反共清黨活動。一方面,大革命失敗後,地方軍閥為保護自己的地盤,對工農運動鎮壓最為賣力,成為“進剿”“會剿”起義軍和紅軍的主力。後來,對各蘇區進行第一、第二次“圍剿”的主力,也是地方軍閥部隊。另一方面,蔣介石建立南京政權時,北伐任務還未完成,中央政府同地方軍閥矛盾重重。胡宗南所部參加新舊軍閥混戰,經歷了第二次北伐、蔣桂戰爭、討伐馮玉祥的戰爭、討伐唐生智的戰爭、中原大戰。胡宗南為蔣介石掃除政敵、鞏固南京政權賣力,蔣介石也有意提拔他。1930年9月,胡被實授為第一師中將師長。 

  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爆發。2月中旬,胡宗南接蔣介石的電令,率第一師從防堵粵軍前線開赴淞滬抗戰前線,主要任務是守護滬寧公路,趕築蘇南國防公路與防禦工事。胡集中全師兵力,分部施工,日夜趕築,一月內修築了無錫—江陰公路、常州—溧水公路、江陰要塞。胡宗南所部雖然未同日軍在戰場上拼殺,但為保障淞滬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 

  1932年5月,淞滬抗戰結束,胡宗南所部被派往安徽,參加“圍剿”紅四方面軍。他知道,將部隊從抗日前線調轉到內戰前線,既違反一般官兵意願,也會遭到百姓的反對。當務之急,是穩定部隊情緒和籠絡駐地民心。為此,他在安徽省懷寧縣主持召開全師軍士大會,鼓吹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指責紅軍危害政府、擾亂民生,煽動部隊反共情緒。同時,他派人在皖西“收複區”內對民眾發放救濟米、辦民眾診所、辦民眾夜校、協助民眾恢復生產、修築道路與村寨等。胡宗南還認識到農村土地問題的重要性,贊同三民主義關於平均地權主張。他甚至贊成打擊土豪劣紳,對農村土地重新分配。他對湖北省某專區行政督察專員雷嘯岑說:“你幹你的,管那些土劣和官僚作甚呢。我連年在共區工作,目睹民眾疾苦甚深,非徹底革新地方庶政不可。”(雷嘯岑《馬五先生筆下的胡宗南》,香港《大成雜誌》,1973年12月1日創刊號)胡宗南的這些招數,源於黃埔軍校的政治熏陶和東征實踐,也與他注重總結紅軍建設根據地的經驗有關。 

  當時,國民政府名義上是中央政府,實際卻政令不暢,不能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地方實力派與中央政權明爭暗鬥,各自為政,積習甚深。於是,蔣介石借口“追剿”紅四方面軍,命令胡宗南乘機進軍西北、滲透西北。1933年3月,蔣介石借口調解楊虎城與甘肅省主席邵力子的矛盾,命令胡宗南率第一師進駐甘肅省天水縣(今天水市),接防西北軍第十七師駐地。胡宗南自然領會蔣介石的意旨,決心仿效先輩戍邊西北、拱衛中原之做法,為“黨國大業”做點貢獻。

  胡宗南率部駐扎天水兩年之久,雄心勃勃地開展了一系列戍邊活動。第一,研究邊情,加強訓練。他要求師、旅、團各級指揮官研究西北風土人情、軍事地理,為部隊長期駐扎作準備。部隊改進裝備,增強抗寒能力,進行適應性軍事訓練。為了提高軍官素質,他在天水開辦了“中央軍校西北軍官訓練班”,並親自兼任訓練班主任。第二,招募兵員,擴充部隊。第三,整頓軍紀,籠絡民心。胡宗南帶兵多年,轉戰各地,深知部隊贏得民心的重要。第一師進駐天水後,胡宗南令所部在大街小巷遍貼標語:“第一師為解放西北民眾痛苦而來!”“第一師不拉夫!不征糧,不派餉!現錢買賣,公平交易!”為了立信於民,他嚴令官兵在駐地未整理就緒前一律露營在外,不許踏入民房一步。他下令部隊打掃街道,修橋鋪路,興修水利,植樹造林。部隊還參與民眾防疫治病,倡導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等。多年之後,天水民眾還記得第一師興修的甘穀引水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