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歷史探究;一個真實的胡宗南

http://www.CRNTT.com   2014-07-20 09:55:15  


 
既抗戰也反共,西北實力坐大 

  對胡宗南經營天水的業績,蔣介石大加讚賞。蔣越來越器重他,多次在關鍵時刻委以重任。1935年夏,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會師後,胡宗南所部在鬆潘地區給紅軍北上製造了不少麻煩。1936年6月,國民黨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陳濟棠、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聯合發動反蔣的“兩廣事變”。胡宗南奉命率第一師駐防長沙後,既防堵了“叛軍”北上,也震懾了湖南軍閥何鍵部隊倒戈。8月,第一師擴編為第一軍,胡宗南升任中將軍長。9月,胡宗南率部回到甘肅,攔截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成為紅軍難啃的硬骨頭。1937年4月,日本侵華加劇,胡宗南奉命率部駐扎徐州。9月至11月,第一軍參加淞滬會戰,擴編為第十七軍團,損失慘重但英勇頑強。1938年5月,胡率第一軍團參加豫東蘭封會戰,是少數獲得“作戰奮勇爭先者”褒獎的指揮官。10月,率第十七軍團參加豫南信陽防禦戰後回到西北。

  1938年10月,武漢、廣州失陷,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西南、西北成為堅持抗戰的大後方。半壁河山的抗戰大後方猶如一只巨鳥,西南和西北猶如它的兩翼。任何一翼的安危,都會影響整個大後方的安全。西南重慶作為戰時陪都已作重兵部署,西北該由誰來擔當軍事重任呢,蔣介石的目光停留在胡宗南身上。他提議將第十七軍團擴編為第三十四集團軍,由胡宗南任副總司令兼代總司令職權,1939年8月正式任總司令職。名義上,當時西北設有天水行營(駐西安)、第十戰區、第八戰區等軍事機構,但是實權由集團軍掌握。第三十四集團軍,駐軍遍及陝西、甘肅、山西、河南,實力相當龐大。胡宗南所部軍事實力迅速擴張,成為蔣介石最依賴的軍事力量之一,也成為蔣控制與經營西北戰略區的重要軍事支柱。為此,蔣介石向胡宗南密授了十六字戰略方針:“東禦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蘇俄,內懾回馬。”通俗地講,即向東防禦日軍打過黃河,向北防止中共領導的陝甘邊區擴張,向西防止蘇聯對中國滲透,在整個西北防止青海馬步芳、寧夏馬鴻逵回族軍隊搗亂。 

  客觀地講,胡宗南在抗戰期間忠實地執行了蔣介石的十六字戰略方針。1939~1940年,在國民黨發動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胡宗南所部積極進攻陝甘寧邊區關中分區,製造軍事摩擦。1943年,在第三次反共高潮中,胡宗南率部準備閃擊延安,只因情報洩露才未及實施。1944年,豫西抗戰危急關頭,胡宗南率部趕赴河南靈寶抗擊日軍,穩定了戰局。1945年,赴豫西指揮對日作戰,所部戰果頗豐。同時,“西防蘇俄”、“內懾回馬”,分寸也把握較好,維持了西北地區的安寧。抗戰勝利之年,胡宗南先後升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軍銜由中將加上將銜。由於胡宗南的忠心耿耿,使蔣介石對西北少了許多後顧之憂。 

  許多著作在講胡宗南仕途通達時,多強調黃埔軍校出身、同蔣介石的同鄉關係等因素。不可否認,這都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決定因素還是他確有過人之處。例如,胡宗南堅決抗日贏得部下的尊重,部隊戰鬥力較強。胡堅決反對投降日本,極其痛恨汪精衛之流。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請求過黃河反攻山西,蔣介石未批准。黃埔一期同學杜聿明率遠征軍出國作戰,他很羨慕。在對部隊訓話中,他特別強調官兵要做革命軍人,要有民族氣節,要反對貪污腐化。他雖兩次奉命執行反共軍事摩擦,但反共調子並不突出。由於他堅決抗日、重視對部隊進行抗日教育,所部將領降日者甚少。 

  還有,胡宗南尊重知識,所部凝聚了一大批英才。第七十一軍軍長宋希濂為黃埔一期同學,善於帶兵打仗,他力薦為第三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他麾下的李鐵軍、李文、範漢傑、董釗、劉戡、鐘鬆、李延年、羅列、盛文、陶峙岳、裴昌會、張靈甫等,先後成為著名將領。他還特別喜歡招收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入伍,以提高部隊文化素質。此外,淪陷區許多青年學生慕名投軍胡宗南部,決心投軍殺敵報國。胡宗南在西安創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前身為黃埔軍校)第七分校時,從這些青年學生中考選了1000餘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