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近平訪問美國“後院”的意圖

http://www.CRNTT.com   2014-07-22 10:05:34  


 
  另一方面則源於經濟原因。拉丁美洲人口占到世界接近十分之一,經濟總量是非洲的大約四倍,是歐美發達國家和阿拉伯產油國以外,全球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的地區。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和拉美的經貿關係快速發展,貿易規模從2000年的125.95億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616億美元,截至2013年,中國對拉美累計投資達83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對非洲投資的3.3倍。巴西的鐵礦石、智利的銅礦、委內瑞拉的石油等,都是中國重要的資源來源,拉美在中國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因而中國要提升中國和拉美政治關係的層次,以強化雙邊交流。

  中拉基礎設施合作現“大手筆”

  7月17日,中國、巴西、秘魯三國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將開展跨越巴西和秘魯的“兩洋鐵路”。這是中國領導人近年來對外訪問期間所提出的最大規模的鐵路建設設想。官方媒體援引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員蘇振興的評論,指這一條鐵路堪稱“陸上巴拿馬”。

  新華社、中新社、央廣等媒體在報道“兩洋鐵路”時,都指出中國規劃“兩洋鐵路”意在打破目前美國控制下的巴拿馬運河對國際物流的壟斷地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說,中國從南美進口的很多都是能源、糧食等涉及經濟和安全命脈的貨物,過度依賴巴拿馬運河以致大量的貨物運輸被另一個大國卡住,是非常有風險的。不少接近官方的學者都表示,兩洋鐵路不僅可以為中國運輸南美國家的資源,還可以提升中國在國際物流中的話語權。

  “兩洋鐵路”的實際長度可能達到3500公里到4000公里,這一工程一旦付諸實施,將是中國在海外最大規模的鐵路建設項目。“兩洋鐵路”啟動,或成為中國基礎設施“走出去”加碼的信號。

  從全球來說,亞洲的馬六甲海峽、亞非之間的蘇伊士運河、分隔南北美的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三大咽喉。目前來看,這三大咽喉基本上都被美國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體系牢牢控制。

  “兩洋鐵路”(與巴拿馬運河有關)與此前中國推動中巴、中緬陸路合作(與馬六甲海峽有關),絲綢之路經濟帶、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建設(與蘇伊士運河有關)等部署放在一起來看,更有全球性的深意,中國正試圖打破既有的經濟地理格局,重建全球交通網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