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近平訪問美國“後院”的意圖

http://www.CRNTT.com   2014-07-22 10:05:34  


 
  金磚國家組織結構趨於實體化

  本次習近平出訪期間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峰會確定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建立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標誌著在金磚國家合作框架下已開始建立實體機構。這可以視為金磚國家間合作從短期機制,向實體化機構轉型的標誌。

  金磚國家首次峰會於2009年6月舉行,當時正值國際金融危機後,“二十國集團”剛剛於4月在倫敦舉行了峰會,研討應對危機和宏觀政策協調。當時的金磚峰會與會國在議程設置上,明顯同“二十國集團”峰會關聯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二十國集團”上的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四方在大會後又單獨開一個小會。

  最近幾年,金磚國家峰會逐漸同“二十國集團”峰會脫鈎,在議程設置和時間安排上,基本不再受到後者的影響,峰會宣言文本中與“二十國集團”相關的表述也逐漸減少,表明金磚國家機制已成為具有高度獨立性和完整性的新興國家間長期戰略和政策協調平台。

  就會議內容來看,金磚國家間合作,從簡單的“發出自己聲音”,更趨向於以實際行動對現有國際秩序進行調整。此前幾年,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一直在呼籲對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改革,本次以成立金磚銀行和儲備機制的實際行動向發達國家喊話:即使發達國家不願意對國際決策機制進行調整,金磚國家也可以“另起爐灶”。

  金磚國家中中國話語權增強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已經越來越多地將金磚國家機製作為“為我所用”的平台,中國正在通過這一平台強化“中國模式”的話語正當性,並將這種模式對外傳播擴散。

  中國話語權的提升,和金磚國家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有關。上圖是2009年以來金磚五國每年的GDP增長率,中國歷年的增長率都最高,印度僅次於中國。而俄羅斯、巴西和南非的增長率,普遍在5%以下。

  相應的,中國GDP總量在金磚國家中的占比,除在2010年比2009年下降以外,在此後幾年都在提高。中國經濟總量在金磚五國中所占比例從2010年最低谷的50.8%上升到2013年的58.4%,比另外四國的總和還要多。俄羅斯占比相對穩定,巴西、印度和南非三個國家的占比則大致呈降低走勢。

  中國正越來越多地將本國的發展理念糅合到金磚國家會晤中。從2009年第一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起,“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會議文本中的熱詞,這正是中國一直以來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從2013年起,峰會文件中開始寫入“我們認識到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金磚國家中,中國的國有企業地位相對特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