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文化在半島:“被韓國化”?

http://www.CRNTT.com   2014-09-03 13:04:20  


 
  韓忠富所長說,在歷史上,中國和朝鮮半島的交往是非常密切的,從殷人箕子東來構成了今天朝鮮民族祖先,到漢武帝在朝鮮半島設郡治理,從朱元璋為朝鮮欽定國號到明王朝與李氏王朝聯合抗倭,以及導致近代中國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日甲午戰爭等等,無數歷史事實表明中國和朝鮮半島在歷史文化的淵源是極其深厚的,時至今日,朝鮮民族仍然如過去一樣,誰認識的漢字多,誰的文化就高。而這在部分韓國人看來,和當前韓國的國際地位不相配,而只去除中國文化又未免消極,韓國需要有自己的文化。所以把中國文化“韓國化”,“就成了有力的方法和途徑,”韓忠富說。

  廣州日報國際新聞資深編輯趙海建在此前對韓國“去中國化”發表文章稱:朝鮮半島一直活在大國的影子裡,但作為單一民族國家,韓國的自我意識比較強。韓國人試圖增強本國文化的主體性。

  從現實原因上講,韓忠富所長認為,近代以來隨著中國國力的衰弱和上世紀“漢江奇跡”後韓國國力的增強,韓國開始維護韓國文化的獨立性,發展自己的文化事業,提高國際形象和國家“軟實力”。而隨著韓國國力在當今的進一步增強,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顯得越發迫切了,“而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文化一詞早突破狹義範疇,具有經濟的內涵,並能在特定的條件下創造出巨大的經濟價值。”韓忠富說。

  但對於韓國申遺風波,近日有國內媒體出來辟謠稱:韓國面臨“被申遺”現象,稱國內流傳的有關韓國的各種“申遺事件”全都經過中國網民重新包裝,要麼完全是子虛烏有,要麼帶有事實偏差的誤導性。

  韓國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洪杓昔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說:韓國和中國文化在歷史上有很多交集,不可否認古代的韓國歷史和文化發展受到了中國很大的影響,但是並不代表中韓的歷史文化是相同的。韓國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己民族固有的傳統文化。

  他還認為:古代文化在特定領域界限是很模糊的,現在隨著人們國家和民族意識的增強,國家成為一個政治概念,用一個政治概念去爭論文化的歸屬地,我認為是沒有意義的。另外,韓國人每個人都知道漢字是中國人發明創造的,在韓國朝鮮時代有很多朝鮮經典的儒教典籍是用漢字寫成的。

  他表示:少數(韓國)極端分子稱孔子、李白是韓國人等言論是站不住腳的,這種想法不被韓國主流所接受,正常人都知道孔子、李白是中國人。我們學習儒家經典,孔孟之道,但是韓國有屬於自己民族對於儒教的理解,也發展了韓國化的儒家文化。

  對此韓忠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華文化是經歷數千年歷史沉澱下來的精華,不是隨便哪個人哪個國家偷換概念和斷章取義、混淆是非就能竊取的。而延邊大學教授高敬洙則指出:韓國在“去中國化”的路上,確實有意識改變了中國文化的表現形式,對自身民族文化有意識地進行了很多有創造性的發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