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經濟引擎升級:轉換新增長模式

http://www.CRNTT.com   2014-09-18 09:05:52  


 
  4、巨大的區域發展空間仍是可靠的比較優勢。中國尚存區域紅利可以進一步挖掘。中國地域發展不平衡,從東到西,從南到北,跨越了不同發展階段,我們完全可以以空間換時間,延續中國製造的優勢。

  比如中西部地區,還有一定的人口紅利,土地等要素價格還比較低廉,完全可以和國外的先進技術、東部已有的先進技術組合。通過產業流動、區域流動能延續中國製造一定的優勢,但未來趨勢不可逆轉,中國能不能趁這個時間快馬加鞭、加速轉型將決定中國經濟的未來。

  5、創新驅動形成的後發能力是可靠的比較優勢。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布的《2014-2015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全球競爭力的最新排名已升至全球第28位,在與中國發展水平差別不大的“金磚五國”中,中國的排名已大幅領先於其他成員。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發布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3》也顯示,中國創新能力穩步上升,企業創新指數比2000年增長2.2倍,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7.6萬件,萬名就業人員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9.2件,分別比2000年增長21倍和9倍。

  但總體而言,中國工業化總體上處於中後期階段,工業化尚未完成,“貧困性增長”較為普遍,還存在為過去技術革命“補課”的急迫任務。中國必須緊緊抓住全球經濟大重組、新產業技術革命、全球資源深度整合以及價值鏈重構等多重機遇,接力全球創新,破除制度壁壘,積極探索開展全球大型研究基礎設施共享工作,構建跨國技術轉移平台發展“平台經濟”,加大科研和新技術領域投資,增強全產業鏈競爭優勢,依靠技術鏈接、資本鏈接、產業鏈接,幫助企業鏈接全球資源和市場,全面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新經濟增長模式須有新政策框架

  文章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創新行動,要緊緊抓住全球經濟大重組、新產業技術革命、全球資源深度整合以及價值鏈重構等多重機遇,全面提升中國開放型經濟水平。

  1、從“放鬆政府管制,優化制度供給,提高要素效率”三大目標著眼,進行供給和需求管理相結合的體制創新

  審視政府與市場的邊界,發揮生產率對提升總供給的根本作用,才能打破影響中國經濟的供給約束,真正釋放生產力。一是發揮政府投資對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的重要推動作用。通過政府投資的宏觀導向作用,在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領域加大研發活動的資金支持,鼓勵官產學研金共建創新聯盟,促進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積累和企業設備投資改造,建立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換的有效機制;二是嚴格實施保護知識產權,為推進創新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大對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在涉及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重大國計民生方面的公共設施投入也存在著明顯不足的問題。因此,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裡,加強這些領域基礎設施、人力資本、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投入仍有助於中國的私人投資和經濟增長。

  2、須以大力提高中國資本形成效率為中心,著手以下幾大改革

  一是進一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打破條塊分割、市場分割、切實保障企業和個人投資自主權。消除要素價格“多軌制”的現象,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釋放市場投資主體活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