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貨幣政策戲碼將更重

http://www.CRNTT.com   2014-10-15 09:28:27  


  中評社北京10月15日訊/自8月31日新預算法通過以來,財稅體制改革繼續穩步推進。10月2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意見》(國發[2014]43號文),8日又發布了《關於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4]45號)。通過這兩個文件,國務院完成了對新預算法的細化。

  財經網刊登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高級宏觀分析師王靜文文章分析,兩個文件的側重點有所不同。43號文主要構建了一個如何解決地方政府新增債務和存量債務的制度框架。對新增債務,文件規定舉債主體僅限於省級政府,發行債券類型限於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但鼓勵對部分公益性項目採用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方式。對存量債務,則按照政府是否承擔償付責任而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此外,文件還進一步明確了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和償付與地方官員政績考核掛鈎,強化債權人約束。

  45號文則可視為行政部門對新預算法的完整對接與具體執行。文件主要從政府預算體系、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財政收入管理、財政支出結構、預算執行管理、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和財經紀律這七個方面提出了25條細化措施。特別是對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數量和下達時間,以及財政專戶的設置等方面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45號文中對“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防範化解財政風險”的規定,可視為43號文的精簡版。

  可以肯定的是,在新預算法框架和國務院新規的指引下,地方政府預算軟約束的痼疾將明顯改觀,而通過修明渠、堵暗道的方式,以地方債置換城投債,能夠逐漸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資成本和融資平台的杠杆率,進而降低整個金融系統的風險隱患。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儘管地方政府獲得了發債權和允許推行PPP,但無論是融資規模還是使用自由度都將明顯受限,再加上反腐措施的制度化及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地方政府擴大投資的能力和意願可能減弱,財政政策對於“穩增長”的作用有可能也要打一個折扣。

  文章認為,一旦財政政策操作空間收窄,貨幣政策可能就將擔當更為重要的角色。9月30日,央行宣布對房地產信貸政策進行調整,放寬對於首套房的認定標準,並將二套以上房貸的決定權下放至商業銀行,在某種程度上即可視為貨幣政策對於財政政策的奧援。當然,從近期召開的三季度貨幣政策例會來看,央行的態度是繼續保持定力,不進行大規模刺激。不過,如果四季度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加上明年新預算法實施後財政政策受限,貨幣政策肯定會在“定向寬鬆,結構優化”的導向下繼續預調微調。 


【 第1頁 第2頁 】